|
由媒體炒作的富豪榜(如《福布斯》)在中國已實行了近十年,富豪們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且不說其資產的數值,就人數的不斷增加充分反映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近30年來的成果,但除了其財富的對比之外,有沒有給這些富豪們的社會責任感來個排行榜呢?目前還沒有。
我們所瞭解的比爾·蓋茨,他除了財富是世界首富外,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2001—2004年期間,他爲慈善事業和非營業性活動捐贈超過100億美元,由他和妻子梅琳達·蓋茨成立的慈善基金會規模已超過600億美元,而只給兩個女兒各留100萬美元的基本費用。
田家炳,一個87歲的香港老人,20多年來,捐助130所中學,80餘所大學,40多所小學,9所專業學校,9所幼兒園,1150間鄉村圖書室,累計10億港元,最後他賣掉市值1億多港元的別墅,從此成爲了“租房”一族。他不是捐獻財物最多的慈善家,但卻是捐出財產比例最高的人。
看一下每年的富豪榜就可以知道,中國富豪的企業資產增幅是多麼迅猛,其主要原因是壓在他們身上的社會責任很小,勞動工資水平較低,員工成本很小,導致了企業家財富的急劇膨脹,這也是中國社會財富貧富差距迅速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增長遠遠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而一味追求GDP的發展模式,也造成了全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漠視。企業再發展,終歸需要回報社會、反饋社會,爲社會服務和均富纔是企業的最高宗旨。但很多企業家認爲他們的成功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努力得來的,自己無需對社會感恩戴德,社會責任意識淡薄。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創始人尤努斯的名言是“不能簡單地認爲做生意就是賺錢,這對人類而言就是一種恥辱”。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當前社會最不和諧的因素。
專家認爲,目前中國貧富差異已開始在空間上定型,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居住空間的割裂。高檔社區較高的住宅價格及服務價格,本身就對低收入者產生一種擠出效應,使得一般人根本“買不起”。城市居住區分割現象,割斷了先富起來的人與貧民之間的聯繫,容易造成不同階層人羣間的分離甚至是對立,加劇社會的割裂。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因收入、地位不同而產生的階層劃分以越來越明顯。
慶幸的是我們的黨和政府已高度關注民計、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各種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臺。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真希望看到那些富豪們、壟斷行業的高管們……增強社會責任心,爲和諧社會添上濃濃的一筆。
“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是美國鋼鐵大王、慈善家卡耐基臨死前的名言,富人們要好好地補上“公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