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什麼導致物價上升?
從今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三月份的CPI指數再次突破了8%的歷史高位,CPI漲幅居高不下,也就意味着我們生活中的消費品價格正在節節上漲,那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物價上升,從而推高了CPI指數?來聽聽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歧的分析。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主要是生豬還有糧食,所以CPI增高了,那麼今年好像生豬的問題不是很突出了,但是今年的糧食還是比較突出的。”
曹鳳歧告訴記者,一季度導致CPI持續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由於糧食、與食品有關的產品價格、石油及其相關產品漲幅較大所帶動的,糧食、石油價格的上漲會傳導至其它產品的上漲,因此CPI數據居高不下。
與過去我們所看到的物價指數指數上漲的構成不同的是,去年物價指數指數上漲,基本上是體現在肉價,菜價等傳統單一的行業產品的漲價上,而從今年一季度CPI指數上漲的構成看,不僅僅體現在單一的食品行業,糧食、石油等基礎性的大型行業,起到了主導作用,那麼,問題的癥結出在哪裏呢?
曹鳳岐稱,糧食是關係國際民生的,所以這個問題影響非常大,它是國際因素,石油問題也是國際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生產資料的價格會上漲,所以說如果這兩個因素不能很好地解決和克服地話,我們就可能從結構性的通貨膨脹變成全面的通貨膨脹。
在一季度,食品和居住價格是推動CPI走高的兩大動力,而節前的雪災和春節消費熱潮又在推波助瀾,實際上,早在去年五六月份開始,國內CPI指數就呈現出強勁上升勢頭,漲幅從3%,一路上升到上個月的8.7%,現在很多人也擔心,三月份漲幅再次破八之後,CPI在今後還會不會繼續走高呢?來聽聽專家怎麼預測。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3月份物價上漲指數是8.3,與2月份相比,回落了0.4,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那麼,這個回落是一個短暫的回落,還是通脹下降趨勢的開始?
曹鳳岐認爲,8.7、8.3是近十多年來比較高的一個物價指數,從我們的貨幣政策執行的情況來看,它可能會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現在的物價指數已經處於歷史最高點,而從我國目前實行的貨幣政策來看,現在增長過快,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國出口下降了,過去長期的順差,現在有所緩解,這一系列的成效,對控制物價十分有利,那麼,是不是意味着未來通脹壓力就會減輕?
曹鳳岐:“我們的經濟增長,GDP增長高於物價,我們的收入高於物價,另外,對低保,對一些弱勢我們進行補貼,這個時候,即使物價有些高,這對我們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強行地去壓物價,那我會控制價格,這樣對生產,對各方面不利,反倒不行了,所以說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要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還要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
曹鳳岐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通脹壓力還在加大,嚴防全面通脹的任務仍然比較艱鉅,但是,我國物價上漲勢頭肯定會趨緩,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曹鳳岐:“在這個過程中,它是一個緩慢的下降的一個過程,而且我們控制的好,不會轉化爲全面的通貨膨脹,但是今年不確定性確實還是比較大,或者我們不確定性的因素還是比較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