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一名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采訪的記者發現,在他駕駛途中,很多小學生在遇見車輛時,都會立刻停下腳步,雙腳並攏,行一個莊嚴的少先隊隊禮。
驚訝的記者連忙拿出相機將這些『敬禮娃娃』們拍了下來。翌日,一篇名為《中小學生要向過往車輛敬禮》的報道在當地報紙和網絡上發表,立刻引起了讀者和網民的熱議。
黃平縣:敬禮是為了防止交通事故
黃平縣教育局局長李曉應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中小學生向過路車輛敬禮是該縣在2004年後推廣的一種禮儀方式。其目的首先是保護學生上學路上交通安全,其次是教育學生把講文明、講禮貌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李曉應說:『歸根結底,倡導中小學生向過往車輛敬禮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人身安全。』
據李曉應介紹,黃平縣200多所中小學共有學生6萬餘人,每年都會發生好幾起因交通事故導致的學生傷亡。
『貴州路況特殊,路面窄,彎道多又陡,孩子們天性喜歡玩耍。每年都看到有學生因為交通事故傷亡,我們特別痛心,生命不保,談何教育』。
因此,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黃平縣向公路沿線30所中小學推廣向過往車輛敬禮的舉措。
『2005年,這30所公路沿線學校的共2萬學生已經將「向過往車輛敬禮」變成一種習慣』,李曉應說,『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推廣以來,沒有發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導致的學生傷亡』。
李曉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向過往車輛敬禮在確實保證了學生們安全的同時,也得到了本地區和外地旅游者的正面反饋。
『通常,司機們在看到學生敬禮後都會輕按喇叭或輕輕地揮下手,這也是一種文明的傳遞』。
針對近兩天網上的熱議,李曉應坦言黃平縣教育部門也正在對此進行反思。
李曉應坦誠地告訴記者,網上的爭論自己看了很多。盡管網上評論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尊與人權,但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特定背景與環境。
『當初倡導學生敬禮的初衷就是為了教育學生主動避讓車輛,但並不是要「百分百敬禮」,我們只是宣傳、教育和引導,沒有行政命令和強制措施』。
李曉應說,看到網上的議論,黃平縣教育部門深感壓力,同時也在思考:學生該不該向過往車輛行禮,學生安全能不能通過其他方法得到保護。
事實上,『敬禮娃娃』並不是黃平獨有的現象。在貴州省的大山深處,很多常年走山路上下學的中小學生遇到車輛時,都被要求向車輛敬隊禮,以達到讓司機注意減速行駛的目的。『敬禮娃娃』首先在銅仁地區興起後,被貴州其他地區先後推廣;現在,記者在遵義、畢節等地區學校附近,隨處可見『敬禮娃娃』的身影。
『貴州山路多,彎道陡、坡大而且路面窄,孩子們在回家路上打鬧玩耍會非常危險,但是如果養成向車輛敬禮的習慣,就能夠保證他站在原地不動,並且可以讓司機注意到路上有孩子,要降低駕駛速度。』貴州省開陽縣一位教育局的官員告訴記者。
此外,『敬禮娃娃』還達到了另一種顯著效果:有些學齡前兒童在哥哥、姐姐的帶動下,也在車輛經過時站定舉手敬禮。
『敬禮娃娃』真的能保自身安全?
黃平縣的做法經媒體報道後,迅速引起全國媒體和輿論的注意。一名蘇北農村的小學教師在網絡上留言說:『上完課和辦公室幾個教師談論這個事,老教師都持肯定的態度,說這個行為真的是值得推廣的。我們學校旁邊就是一條鄉級公路,來往的車輛有時比較多,每年都會出幾次或輕或重的車禍。我們學校的孩子一放學那是很亂的,有時候汽車在學生後面鳴笛半天,學生理都不理,每天都要講的安全知識,學生根本不往耳朵裡去;而通過敬禮,真的能改變這種狀況。』
事實上,對黃平縣的做法持肯定意見的網民和讀者僅僅是極少數。大部分人認為,讓學生給過往車輛敬禮的做法值得商榷,或者乾脆激烈反對『敬禮娃娃』。記者僅在『谷歌』就搜索出針對此事的797000餘條帖子,其中,絕大部分帖子對敬禮一事持反對觀點。
央視網站復興論壇對此事進行調查問卷,參加問卷共3633份:其中,認為『很無聊,不知道是誰想到的,純屬行政亂作為,浪費學生精力』的佔40.2%;認為『很滑稽,見輛車就敬禮,學生放學走在路上還不得累死』的佔14.4%;選擇『很贊成,當地教育部門想的很周到,既可以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還能防止安全事故發生』佔答卷總數的23.7%;認為『很有公益性,司機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會更加注意個人行車安全』的所佔比例為16.7%;選擇『不好說』的答卷有182份,比例為5%。
網易博主『創造社社長宋石男』在其名為《貴州的安全事故恐怕要多起來了》中設想了小學生敬禮的後果,得出結論認為,減少安全事故隱患與小學生當街敬禮沒有因果關系。萬一司機疲勞駕駛,飲酒過量,眼花走神向立在路邊的孩子壓過去,怎麼辦?
大河網在第一時間對敬禮一事發表時評《中小學生向車敬禮歇菜吧》,文中說道『黃平縣教育部門稱這樣做能減少交通事故,這簡直就是畫餅充飢--自欺欺人』,指出這樣做只會影響司機的注意力,對道路安全有百害而無一利。
針對向車輛敬禮究竟能不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央視網站網友認為,『我們要做的是讓小孩子知道在路上不要亂跑,那樣會有生命危險,而不是逼迫小孩子從就屈服在富人之下』。
網友認為,此舉非但不能減少孩子的安全隱患,反而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央視網站網友在論壇中說,『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怪到人的身上』,並用紅色特大號字體表達自己的不滿。
『方法實用,但卻讓人心酸』
除了認為『讓孩子敬禮和減少交通事故沒有直接關系』外,更多的網民將目光投向了該行為對『敬禮娃娃』們精神層面的影響,認為敬禮會給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劃定『階級』的概念。
央視復興論壇網友說,『凡事有利必有弊,這樣交通事故減少了,但孩子長大了心裡會怎麼想』?
有網友認為,先不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光是看到圖片就令人心酸,真的感覺是窮孩子在向富人敬禮,感覺孩子很可憐。
記者在央視論壇看到,有網友對孩子敬禮一事十分憤怒,用大號黑體字『曲解文明!爛用禮貌!於學生教育有害!』表達了對該行為的擔懮。
同時,大河網發表時評指出,坐車的人和走路的中小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憑什麼讓中小學生給坐車的人敬禮,而不讓那些坐車者把車停下來給中小學生致敬?『由此可見,這是典型的奴化教育』,是可忍,孰不可忍!
『少先隊隊禮是「表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那些小車是代表人民嗎?這樣的教育簡直是在污染下一代!』
網友『李翼折』發帖表示,小學生正是人生心理發展定向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政策引發的將不僅是安全問題,『當孩子們在路上停下,向過往的車輛敬禮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將會是復雜和矛盾的,只會引導著這些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孩子走上仇富和媚富的道路』。
拋卻孰對孰錯不說,荊楚網的一篇文章令人深思。文章說,『在黃平縣,遵守交通規則演變成了敬禮,這種方法雖很實用,但卻讓人心酸。因為敬禮的真正原因是窮困,而不是為了表達敬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網友評論 1 條,查看全部 | ||||
爲防事故,見車就下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