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小學生要向過往車輛敬禮(資料圖片)
『中小學生要向過路車輛敬禮。』——這項不成文的禮儀方式,令貴州黃平縣陷入了輿論旋渦。
2004年起,黃平縣開始推廣『中小學生向過路車輛敬禮』的禮儀方式,並實施至今,此事日前經媒體報道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爭議,在一項網絡調查中,有八成網民(愈9萬人)表示反對此規定,甚至有人指責此舉為『奴性教育』。
黃平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正面回應了有關質疑,稱此舉是基於該縣實情而被『逼』實施的,該措施實施3年來,達到了將『講文明、講禮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消除安全隱患的初衷,因此『沒有錯』,而那些持批評意見的人其實『並不了解黃平當地的實際情況』。
而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章友德認為,黃平政府積極探索有效保護學生安全的措施,應予肯定,但具體措施仍有優化的空間。
八成網友反對敬禮規定
有網友指出『這是一種奴性教育,對孩子心理成長有害』
《貴州都市報》記者日前驅車路過黃平縣浪洞鄉松洞小學,3名在路上行走的小學生見到車輛立即停下了腳步,並且雙腳並攏,行了一個莊嚴的少先隊隊禮;10分鍾後,記者一行又遇見了3名中學生,他們見到車輛也主動停下腳步敬禮,這些學生說『入學的時候學校就要求我們這樣做,現在都成習慣了』。
對此,黃平教育部門表示,『中小學生向過路車輛敬禮』是該縣在2004年後推廣的一種禮儀方式,其目的首先是教育學生應把講文明、講禮貌落實在實際行動上;其次就是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因為以前公路沿線上的中小學生常在公路上無序地玩耍,安全隱患很大。此舉實施後『消除了安全隱患』。
這種規定立即引起了一場大討論。在新浪網的一項調查中,截至昨晚8時30分,投票的120592人中僅有15.39%支持黃平教育部門的說法,反對者則達80.45% (97012人),認為這一措施『屬行政亂作為,浪費學生精力』,質疑主要集中在『孩子沒有義務向過路車輛敬禮』、『應該約束的是司機,而不是孩子』,甚至有網友指出『這是一種奴性教育,對孩子心理成長有害』。
『逼出來的規定』
『中小學生要向過路車輛敬禮』專門針對農村地區
『這項措施是基於黃平具體實情下出臺的。』黃平縣委宣傳部外宣負責人楊正洪向早報記者強調,這項措施是在實踐中被『逼』出來的,符合黃平的實際情況。
楊正洪說,『中小學生要向過路車輛敬禮』是條不成文的規定,並非全縣所有中小學都實施,而是專門針對農村地區。楊正洪這樣描述黃平鄉下的公路:道路崎嶇險峻,彎度大,路面窄。『調皮的中小學生喜歡在上下學的路上嬉戲打鬧,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導致了一些交通事故。』他說。
『為了排除學生上下學的交通隱患,黃平實施了很多措施。比如教育學生注意交通安全,囑托家長告誡孩子「上學放學靠邊走」等安全常識。但這些宣傳效果並不理想,學生交通事故還是不斷發生。』楊正洪說,『後來,中小學生要向過路車輛敬禮的方式,就被提出來並實施。』
實現『零』事故記錄
推廣『敬禮』措施後,黃平學生交通事故『達到了「零」記錄』
楊正洪表示,為了落實『敬禮』之舉,一些學校實施了環環相扣的監督體制:老師在學生間設立了監督員,『同學是否向過路車輛敬禮』成了一項監督內容,而一個班級有學生違反了向過路車輛敬禮的舉措,老師在考評上要被扣分。由此,『敬禮』在黃平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不過,這項被『逼』出來的措施,卻收到了良好效果。『學生在敬禮的過程中,把講文明、講禮貌落實在了實際行動上;學生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大保障。』楊正洪說。
他說,自從2004年在農村中小學推廣『敬禮』措施後,黃平縣有記錄的因『學生在上下學路上、路面打鬧、闖紅燈』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可以說,達到了「零」記錄』。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對我們的舉措也持肯定態度,還向我們發放了600頂「安全出行小黃帽」。』楊正洪舉例證明著。而昨日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的一位韓姓工作人員對早報記者表示,他們確實向貴州相關部門提供過『安全出行小黃帽』,但具體發到黃平縣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沒有理由廢除敬禮』
接受調查的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表示『都很贊同,沒有反對意見』
『網上的一些負面評論,很偏頗。』楊正洪說,『中小學生要向過路車輛敬禮』的初衷與實際效果都說明,這項措施適合黃平的實情,不了解情況者不應隨便批評與質疑。
楊正洪透露,13日晚,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召集了由縣團委、縣交警大隊、縣教育局等單位領導參加的會議,討論了各方對此事的議論,並決定將此事上報黔東南州政府。
『今天我下鄉進行了調查。』楊正洪說,接受調查的十餘人中,有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大家都很贊同,沒有反對意見。』而《貴州都市報》的記者羅茜也表示『接受采訪的當地人對此舉並無反對意見』。
『這說明,這個措施沒有錯。』楊正洪說,從現狀來看,『敬禮』之舉適合黃平的當地實情,沒有理由廢除,將『繼續實施』。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章友德認為,政府積極探索保護中小學生安全的措施,應予肯定,『黃平政府確實是在積極履行其責任』;而由於政府制定政策應當立足當地的實情,從這一點上說,『敬禮』之舉有其積極意義。
但章友德也指出,由於敬禮具有『特別的儀式意義』,這也造成了公眾的誤解與分歧。其實,措施的初衷是解決中小學生因為頑皮而造成的『人車爭道』,他建議,黃平政府可以努力繼續優化這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