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莊親王曾親設立義和拳拳壇
指着文化宮的古建築羣,張威說:“1900年的時候,莊親王曾在王府設立義和拳拳壇,後遭到了八國聯軍的報復性破壞,王府部分建築也被焚燒,在1913年,李純和弟弟買下了已經多半是廢墟的莊親王府,拆下構件運到天津,從第二年開始,用10年的時間,建成李純家祠。”
據瞭解,該祠堂後來被侵華日軍、國民黨軍隊佔用。在1950年,成爲國棉六廠的職工宿舍,1958年市政府撥款對祠堂進行了修繕改建,作爲南開人民文化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對一些琉璃瓦進行過更換。
“北京是前臺,天津是後臺”
當談到李純祠堂的價值時,張威表示,該祠堂是天津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羣。據統計,李純祠堂佔地面積23750平方米,建築面積4080.95平方米。此外,在當時有“北京是前臺,天津是後臺”之說,多數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都在天津設有住所,李純祠堂也是這一歷史時期天津社會生活的物質載體。
“天津市區有衆多的中國傳統建築,大多具有較濃郁的本地特色,還有的像廣東會館具有嶺南風格。只有李純祠堂非常特殊,其前身是位於北京的莊親王府,由清代內務府進行統一的設計、營造和管理,遵循較嚴格的王府建築制度和工官制度,是較爲標準的清代官式建築。”張威向記者詳細地介紹。“歷史上,天津的很多古代、近代建築,像海河樓行宮、柳墅行宮、慈禧行宮、張園、靜園、慶王府等都有皇族色彩,但有的已經無存,有的則是近代建築,而李純祠堂有特殊的歷史背景,也可以算作‘沾有皇氣’,是清王朝的歷史見證,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張威說。
歲月變遷老祠堂變了樣
在歷史上,祠堂周圍還設置了護祠河等,有大量的花草樹木。1958年,政府對祠堂進行了修葺,填平了護祠河,同時還建起了千人大劇院,因此文化宮現有的格局與李純祠堂的歷史格局有一定差別。“祠堂現有的保護範圍是院牆以內,填平的護祠河、新劇場及其北部的商住樓沒有被劃入保護範圍,不符合文物保護的真實性、完整性要求。”張威邊說着邊指了指這些建築的方向。“現在,有的文物本體已經年久失修,比如瓦件缺失、破損、釉面脫落,還有彩畫剝落,牆體和柱身有的也開裂了,門窗等也不是原來的形制了,石件風化,地面鋪裝改動等,都需要修繕。”
張威遺憾地告訴記者,現在院內還有一些私搭亂蓋的現象,水、暖、電等管線也都露明敷設,並且沒有夜間照明。消防設備也有待完善,消防通道不暢通,衛生間、垃圾箱等設施也不完善。而且,在前導空間和一道院外有外人居住,有市民自發的休憩活動,還有傢俱展賣等商業活動,二道院和三道院的房間多用做儲藏、辦公等,院子還曾被作爲舊書市場使用。
“添加元素”將被保留
張威介紹,李純祠堂的價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前身是清代的親王府;二,中國近代“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建築”。考慮到中國文物法規對“文物原狀”的認定標準,又考慮到李純祠堂的發展歷史,爲了儘量多地保留歷史信息,其價值認定應該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建築”,所以其原狀應該就是現狀。
因此,不但要保護李純祠堂現有的清代建築特徵,也要保護在建設李純祠堂時添加的其他元素,包括不符合親王府制的古建築元素、墓園元素、近代建築元素等,如中軸線上的石牌坊、華表、戲樓、近代鋪裝、部分建築的板條抹灰頂篷、門窗隔扇的五金件等,而不是按照《大清會典》等資料對親王府制的要求,和現存清代親王府的面貌去把李純祠堂復原爲一個“純粹”的清代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