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出席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陳雍建議,本市應儘快建立健全以地方立法和政府財政投入爲支撐,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爲載體和展示平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以更好地保護、搶救、傳承和利用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雍說,本市作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7人。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正在制訂中,雲南、貴州、廣西、福建、江蘇、浙江、寧夏、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相繼出臺了地方保護條例,山東等省市正在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工作。本市也應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地方立法工作,儘快制定《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和方針,保護對象內容和認定,申報和批准程序以及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規定,逐步建立完備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應適當增加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嘗試建立資金保障的長效機制,爲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的人才建設等提供堅強有力的經費支持。另外,還應儘快着手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展示平臺和保護基地,建議利用本市文物保護單位李純祠堂作爲博物館館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