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於近來被人們熱議的元宵節是否該申報聯合國文化遺產一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纔先生昨日對記者表示:『元宵節去年六月已被文化部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於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節日目前還沒有一個進行申報,所以即便傳統節日申遺,首先也應考慮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而且從根本上來說,一個民族的節日是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繼承和保存這個節日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內核。』
我們自己的認可是最重要的
馮驥纔說:『提到「申遺」,大家總會認為只有成為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了,纔能被世界認可,纔能被公認為是我們的。我認為首先是我們自己的認可,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有幾千個節日,如果都變成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也就不重要了。過節,過的是這個節日包含並流傳下來的文化和精神內涵,而不只是外在形式。元宵節如果只剩下吃元宵了,這個節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元宵(節)申遺」,如果只在乎一個外在的名,而不對它的精神內核去挖掘和提倡,即使申請下來,也是不完整的。』
韓國申報的是『江陵端午祭』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情是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為文化遺產了。事實上,韓國申報的是「江陵端午祭」。我曾特意到江陵那個地方去看過他們的端午祭,雖然原型受中國的影響很深,但實際上,他們在祭祀過程中的祭禮、歌謠、舞蹈等內容都是他們自己創作和流傳下來的,是屬於他們自己民族特色的東西。』馮先生說。
很多文明中斷是追求物化的結果
馮驥纔認為,一些傳統節日之所以中斷乃至消亡,實際上是說它的精神內涵被人們忘記了,它的精神載體不復存在了。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節日不過就是吃點兒好東西,穿些好衣裳,由於忽視了這些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這些節日逐漸被人為地淡化了,人們過節主要是解饞、購物,民俗變成了賣點。『尤其是進入商業化社會以後,我們將這些傳統的節日推向了市場,有的甚至成了商人賺錢的一個商機,這樣的結果使我們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斷了,這是我們追求物化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老百姓過節時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節該怎麼過了,這種失落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肚子失落」,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失落。』
情感價值是節日最主要的核心
『人們對節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價值是節日裡最主要的核心,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講表現得更為鮮明,更具特色。比如老百姓必定要吃的春節年夜飯,這就是我們文化的力量——我們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於我們民族心理最深層的一種東西,即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這種親和力有很多是靠我們的民俗維持下來,民俗不是看的,不是與我們無關的,而是與我們緊密相連的。它雖是潛在、無形的,卻是一種自發的情感,這種團結的情感到關鍵的時候就會生發出來,這種無形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馮驥纔表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