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沈陽道『鬼市』一角。 |
國內古玩界素有『先有天津沈陽道,後有北京潘家園』的說法。天津沈陽道古物市場成形於1987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由最初的舊物交換市場變成今天全國聞名的古物交易場所。但不管經歷怎樣的變遷,沈陽道仍然保留每周一次的『鬼市』。
3月12日,周四,天津沈陽道古物市場每周一次的『鬼市』。不巧的是,半夜裡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但依然沒有妨礙古玩愛好者的雅興,雨夜中的沈陽道顯得越發古朴與神秘。凌晨,記者也隨著這些『淘寶者』夜訪了沈陽道。
凌晨4:30,天空陰霾,下著雨。路上三三兩兩的人影晃動著,路口停著幾輛面包車,車裡是准備擺攤的貨主,還有從外地趕來『拾漏』的人們。從車牌照上能看出,『拾漏』的人來自北京、河北、山東等地。
半小時過去了,大家還按兵不動。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有些物件怕水淋,要等雨停。
凌晨5:15,雨小了很多。攤主陸續開張,不算寬敞的沈陽道多了不少『淘寶人』。有人提著手電筒蹲在攤位前挑挑揀揀,尋找中意的物件。一位攤主告訴記者,今天首筆交易是以200元賣出了一個瓷盤。
市場管理處吳主任告訴記者,由於下雨,客流少了很多。
早上6:00,天蒙蒙亮,雨還是沒停,但沈陽道上已經很熱鬧了,看來這場夜雨並沒有破壞人們『拾漏』的雅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喜好收藏,沈陽道每周四的『鬼市』已經延伸到附近的山東路、錦州道、河北路。據吳主任介紹,目前攤位約有六百個。
吳主任說,早先天津不少官僚世家和商賈富豪敗落後靠變賣家財糊口,由於放不下架子,只好在天亮前去兜售,久而久之形成了『鬼市』。如今,半夜到『鬼市』拾漏已成為一些古玩愛好者的習慣,人們不僅可以滿足『淘寶』的心理,也為這裡平添了一份神秘。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