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掃墓大軍人數增加很快。昨天《今晚報》報道,『清明』全天將至少有30萬市民祭掃出行;整個清明期間,預計掃墓市民流量將超過500萬人次。這是社會進步的反映。因為無論交通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是掃墓大軍激增的重要因素。
今年是第二個『清明』小長假。清明帶來了一種『掃墓經濟』,像果蔬、鮮花、餐飲、交通等消費都在增長;但同時,清明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掃墓壓力』。這種社會壓力對政府各部門來講,都是一個需全力應對的公共課題。無論是消防、公安,還是交通、環保,都是『答題者』。自然,在這些問題當中,最關鍵的是安全。只要看看各公墓爆滿的場面,再加上掃墓中明火的使用,就不能不讓人對『安全』二字警醒起來。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各部門需要應對的有形壓力之外,還有一種無形的,那就是如何更好引導清明節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近年來,通過我們的大力宣傳教育,文明祭掃者已越來越多,文明祭掃蔚然成風,這是事實。但封建迷信活動仍然在一定范圍內泛濫,且一些腐朽陋俗利用清明『相機而動』,沈渣泛起,也是事實。清明應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清明文化應該發揚光大,因此必須防止清明節變成封建迷信抬頭的載體和工具。
加強疏導、管理和教育,處理好清明節有形的、無形的壓力,是對政府部門工作能力的一次考驗。(東劍濤)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網友評論 1 條,查看全部 | ||||
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