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移風易俗 文明祭掃 |
200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開始 4月4日
今天是清明節,上午,本市各殯儀館、各大公墓以及烈士陵園迎來祭掃高峰。從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獲悉,截至記者上午發稿時,全市出行掃墓市民已經超過20萬人,全天將至少有30萬市民祭掃出行。市烈士陵園、西青區烈士陵園也迎來掃墓高峰。截至上午發稿時,到烈士陵園掃墓的市民達到兩萬人。【點擊觀看全文】
連日來,市文明辦會同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度過一個『健康、安全、和諧、有序、文明』的清明節。【點擊觀看全文】
記者從市民政部門獲悉,連日來天津市有400萬市民參加祭掃活動,其中有近100萬市民選擇集體共祭、家庭追思會、植樹葬、放河燈等新型祭掃方式,人數比去年提高5成。文明祭掃方式正越來越多地取代燒紙錢、放鞭炮等傳統習俗。【點擊觀看全文】
記者采訪發現鮮花薄酒、網上墓園、集體共祭等新氣象為今年的祭掃活動增添了許多文明氣息,樹立了文明祭奠的新風尚。【點擊觀看全文】
清明節將至,連日來記者走訪本市多處公墓時發現,『冥都信用卡』、『二奶』等祭品大行其道。社會學專家表示,用這些變了味的祭品祭祖是對先人的褻瀆,希望市民文明祭掃。【點擊觀看全文】
塘沽區清明期間祭奠服務管理方案正式出臺,今年清明祭奠服務時間主要集中在3月28、29日和4月4、5、6日。這幾天平均每天來館祭奠人數將達到2萬人左右。今年,塘沽區殯葬部門將繼續開設集體共祭和天堂郵箱等服務項目,並現場對群眾進行宣傳,經過對方同意,進行鞭炮燒紙等值換鮮花。【點擊觀看全文】
連日來,本市公安消防部門提前介入,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和公眾聚集場所專項治理『津門風暴』行動,加大對祭祀場所的消防安全檢查力度。【點擊觀看全文】
| 公交、鐵路掃墓專線 |
清明節到了,近兩天市客管辦接到的詢問乘坐哪路公交車能到天津烈士陵園、周鄧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的電話較多,公交部門給予了相關提示。【點擊觀看全文】
為方便市民掃墓,市公交集團從3月28日起開闢市區清明掃墓專線(見左表),包括原本經過不同公墓的705路(南馬集公墓),804路(永定塔陵),670路、671路(壽寢園),666路、678路(程林公墓)在內,共計40餘條,分別通往北倉、南馬集、程林公墓、永安公墓、天福陵園、永定塔陵、壽寢園、怡靜園、蘭生園、西城寢園10處掃墓點。公交集團會視客流情況及時增加車輛,加密間隔。【點擊觀看全文】
清明節將至,地鐵1號線西站站、二緯路站和小白樓站3個車站與公交清明專線的起始站相銜接,分別通往北倉公墓、蘭生園公墓和南馬集公墓,市民選擇『地鐵+公交』的方式外出祭掃很省時。【點擊觀看全文】
公交掃墓專線諮詢電話:城建熱線:12319、市客管辦熱線:23549000
外地踏青掃墓列車主要車次有:哈爾濱開往德州1545次,天津開往德州4445次,唐山開往石家莊4425次,丹東開往青島1205次,通化開往青島1405次,佳木斯開往煙臺1391次。【點擊觀看全文】
天津西站新增4趟列車,包括北京至泰山的一對動車組,並減少3趟列車,原11對動車組列車不變。目前天津西站全站運營正常,清明期間每天還有5趟列車可供市民掃墓乘坐。調圖後,天津西站新增唐山至臨汾K865次、德州至天津4446次、北京至泰山D33/4次,開往泰山的動車組途經滄州、德州和濟南,全程約3個小時;減少的3趟列車為天津至武昌1155次、徐州至哈爾濱1470次、杭州至齊齊哈爾1342次。清明期間外出祭掃的市民還可選擇乘坐天津至德州4445次、天津西至涉縣4481次、唐山至石家莊4425次、天津至德州4403次、唐山至臨汾K865次等列車。【點擊觀看全文】
天津站旅客自動問詢電話:022-60536053 天津西站諮詢電話:26189803
![]() |
| 掃墓行車指南 |
今年的3月28日至4月12日為清明節祭掃高峰期,而3月28日、29日和4月4日、5日、6日、11日、12日為祭掃高峰日。屆時,由於相關區域車流、人流的驟增,本市大部分殯儀館和墓地周邊的道路壓力勢必大幅增加。【點擊觀看全文】
從北京交管局了解到,4月4日至4月6日的每天7:00至19:00,北京海淀區金山陵園上山路南口禁止機動車(小轎車除外)向金山陵園方向行駛;每天6:00至16:00,朝陽區平房路從北清集團口至姚家園路禁止貨車通行。【點擊觀看全文】
從市殯葬處獲悉,根據今年清明節假日調整方案,將3月21日、22日、28日、29日,4月4日、5日、6日、11日、12日確定為集中祭掃高峰日。為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在高峰日期間從早6時至下午2時,對通往天津寢園的梨雙路(津南段)由南向北實施限制機動車通行。掃墓車輛一律由津沽公路駛入梨雙路,返回車輛一律由梨雙路左轉開發區旺港路至外環線駛出;這期間禁止大型貨運機動車由津沽公路駛入梨雙路,上述車輛可繞行津沽公路、外環線、白萬路。【點擊觀看全文】
3月28日至4月12日清明節祭掃高峰期間,第一殯儀館附近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措施:一是鐵東路東側自外環線至主路出口處即保溫管廠南側50米、外環線外側自堤口泵站橋至外環鐵東路東側100米、鐵東路主路出口中間綠化帶南側掉頭車道、鐵東路主路出口中間綠化帶北側掉頭車道區域和新津榆公路禁止機動車長時間停放。【點擊觀看全文】
3月28日至4月12日清明節祭掃高峰期間,交管部門提示前往各殯儀館及墓地祭掃市民,應提前選擇通行或繞行線路並注意規范停車。【點擊觀看全文】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注意最好能夠錯峰出行,錯開清明假期或是周末拜祭。此外,每天拜祭的時間最好錯開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避開人流的最高峰。
![]() |
| 踏青游玩指南 |
隨著春天的到來,又到了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大好時節,天津動物園將在4月4日至4月6日清明節假日期間舉辦首屆踏青游園會。【點擊觀看全文】
據鐵路人員介紹,天津站目前新增客車7對(始發終到3對、到開4對),始發列車有:天津——上海D29/D30次動車組客車1對(緩開);天津——深圳西K1622/K1621客車1對;天津——成都1312/1311客車1對。其餘增加的車輛有:沈陽北——上海D198/5、D196/7次動車組客車1對(緩開);哈爾濱——南昌1124/1123次客車1對;武昌——哈爾濱1325/1326次客車1對;延吉——青島1256/3、1254/5次客車1對。【點擊觀看全文】
清明節三天小長假,不少大學生都選擇了集體出游,據了解,他們大都選擇了1天至2天的短途自助游,目的地以周邊地區為主。【點擊觀看全文】
| 節日提醒 |
4月4日至6日放假,共3天。其中4月4日(星期六、清明節)為法定節假日,4月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4日(星期六)公休日調到4月6日(星期一)。【點擊觀看全文】
清明小長假又要到了,節日的加班費如何計算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除了全日制工作之外,從28日開始,勞動部門對小時工節假日裡的加班費也做出了明確規定。【點擊觀看全文】
4月4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也是法定節假日。在這一天,郵局的營業時間也做相應調整。4月4日,市內六區,塘沽、大港和漢沽區76處支局所對外營業,辦理郵政、儲蓄等全功能業務,其他郵電所休息。【點擊觀看全文】
| 清明節天氣 |
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未來三天,華南、江南、江漢、江淮、西南地區等地將出現一次明顯降水過程,其中,華南西部、江南、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局部地區有暴雨,並伴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點擊觀看全文】
今天是清明節,據市氣象臺預計,清明節小長假期間津城天氣以晴為主,其間雖伴有多雲天氣,但氣溫回昇很快,最高氣溫將達到26℃。【點擊觀看全文】
據氣象局發布,4-6日清明節期間,北方大部分地區將以晴為主,氣溫偏高,華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有4級左右偏北風,其它地區風力不大。【點擊觀看全文】
清明節三天假期裡,津城上空將重現明媚陽光,天氣以晴到多雲為主,溫度也會穩步回昇,最高氣溫昇至20℃以上。【點擊觀看全文】
| 清明節由來與習俗 |
![]() |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蘇,可以春耕播種了。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 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中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