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綿陽市區,驅車10分鍾,在去北川的路邊,就是居住著數千名北川受災群眾的永興板房區。這裡是集中安置北川縣城幸存者的板房生活區,這裡的每個北川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兩至三位親人。而現在他們正在努力走出過去的陰影,堅強地生活。

在板房區做生意
走在一排又一排板房中間,如同走在一個成熟的居民小區,除了房子設施比較簡陋外,板房區內超市、網吧、理發館、菜市場、飯店等滿足生活各種需求的設施一應俱全。
北川人老胡則在自家板房門前擺了一個擦鞋的攤子,雖然天氣很熱,但坐在板凳上的他穿得很整齊,還系了一條領帶,遠遠地就對記者友好地打招呼。『擦鞋子2元錢。』他指著腳邊大堆空的鞋油桶招攬著生意。『家裡十幾口人就剩我和我哥哥還有侄女三口人了……』接過記者遞上的10元錢,老胡很是感謝。老胡說,快到地震1周年了,近一個月全國各地記者雲集這裡,還有來旅游參觀的,這也讓板房區的居民們看到了商機,一些人開始做些小生意。雖然掙的錢不多,但可以改善一下他和家人的生活。


用羌繡開始新生活
正值地震1周年,永興板房區成為了全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走在一排又一排的板房中間,總能看到手拿攝像機和照相機的各地記者,記錄著地震1年後的今天板房區裡綻放的一張張自信快樂的笑容。
為了多賺些生活費,永興板房區的很多婦女都在編織絲網花,制作一朵可以得到2元錢報酬。福蘭今年28歲,是個有著朴實笑容的北川女孩兒,她一天可以做60朵絲網花,是永興板房區手最巧的姑娘。福蘭的板房裡經常圍繞著很多姐妹,和她學編織,做活兒時的福蘭很認真,常常一坐下就是幾個小時,按照福蘭的話說,多做些事情,就不會想太多以前的事情。
地震時,福蘭正懷有2個多月的身孕,當家裡的房子劇烈搖晃時,她感覺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扔出去2米多遠,雖然本能地用手腕橕住地,還是摔到了肚子。福蘭在懷孕5個月的時候流產了,不久福蘭主動和結婚不到1年的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
為了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好強的福蘭沒和娘家說自己離婚的事,她選擇了獨自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盡管如此,每當出門時,福蘭依然會小心地用一把大鎖頭鎖上房門,因為板房裡有她賴以為生的作品——羌繡。
白色的底布上,大朵鮮艷的牡丹花,呼之欲出的蝴蝶,福蘭的羌繡作品非常精美,有一幅最滿意的,福蘭還攢錢買了一個相框裱了起來。『我讀書少,沒有其他本事,但我會繡花,我相信自己能養活自己!』說起對未來的打算,自幼隨母親學習了一手好繡工的福蘭這麼說。
20個乾女兒是他的幸福
『志願者又要寄送物資來了,咱們要去綿陽把東西運回來給板房區的人們發一發。』韓乾武一邊對兒子韓豪說著,一邊整理自己的資料。這個以前靠種地為生的47歲的北川漢子,地震後已經沒有地可種,做志願者成了他熱心的『正式』工作,全國最大的災區志願者聯絡中心就自發設在他的板房家中,而這一切都緣於汶川地震中女兒韓彬傲的失蹤。
失去女兒的韓乾武夫婦精神狀態很不好,甚至在醫院治療過心理問題。去年7月,廈門大學的李教授帶著一批青年志願者到擂鼓鎮義務服務,由於在網上曾幫韓豪找妹妹而與韓豪相識,於是就暫時在韓家開伙做飯。看到韓乾武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大家就問他有什麼困難,希望給他幫助。『也沒啥困難,就是太想女兒了。』韓乾武的一句話卻讓志願者們上了心。
『爸、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女兒了……』晚飯時,大家圍坐在韓乾武身邊,一名叫劉芳的志願者對韓乾武說,要認他們夫婦為乾爹乾媽。『當時我就哭了,非常感動。』韓乾武說,認了第一個乾女兒後,其他年輕志願者們也紛紛向他敬酒認親,他們一氣認了9個孩子。板房小屋裡的悲傷氣氛一掃而光,在孩子們的圍繞中韓乾武第一次感到生活的希望。
這批志願者走了,而第二批、第三批又來了。韓乾武一下子認了20多個乾女兒,山東的、香港的、上海的、北京的……『其實我也記不清她們的名字,我只記得她們的外號和順序。』韓乾武笑著說。
去年10月,首個乾女兒劉芳在山東結婚了,專程給韓乾武一家買了機票邀請他們去參加婚禮。婚禮上,當韓乾武夫婦以劉芳父母的身份一起坐到主婚席上,韓乾武感慨萬千。
從去年9月至今,往災區轉送物資,韓乾武咬牙扛下了6000多元運費。『你本身也需要幫助,花這樣的錢你不心疼嗎?』對於記者的問題,韓乾武淡淡一笑,『人家都在幫我們,作為北川人也要做點啥子嘛。』韓乾武說,他要讓所有幫助過地震災區的人們知道北川人懂得感恩,而幫助別人也讓他們一家都過得很快樂,他相信女兒在天堂看到這一切也會很高興的。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