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月27日至30日,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天津隆重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舉辦是對職業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大檢閱,是職業院校廣大師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和熟練技能的一次大展示。
作爲此項賽事的永久東道主,天津職業教育也在大賽的推動下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不斷髮展。

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天津中職組模特技能比賽在北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行,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的98名選手參加了比賽。

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正在緊張進行,本次大賽新增了11個項目,比賽採取實景式操作。在天津職業大學承辦的“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項目賽場,參賽選手競相登場,展開激烈角逐。

圖爲各職業院校參賽隊比賽現場。

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及國展中心等分別設立了賽場。
讓學生與家長轉變觀念
點評:
職業技能大賽讓更多人瞭解職業教育內涵,特別是“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被廣泛認可。
剛剛落幕的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吸引了萬餘人前來參觀,這其中有企業負責人,有學校師生,也有普通市民。很多人在看到選手們精湛的技藝後都讚歎不已。在天津青年職業學院舉行的烹飪競賽上,一位前來參觀的市民不禁感嘆:“真沒想到,這些孩子們能做得這麼好。我的孩子在讀中學,以前一直認爲考不上本科就沒有出路,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
在技能大賽舉行的幾天裏,不少參觀市民這樣對記者說:“以前覺得上職業院校是沒辦法的選擇,讓孩子有學上,有老師給管着,不闖禍就行了。沒想到職業教育還真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在採訪中,與上面兩位受訪者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一直以來,職業院校被人們認爲是“收底校”、“無奈的選擇”。然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舉辦讓更多的人開始瞭解職業教育的內涵,特別是天津多年來探索出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更是被廣泛認可。
在2008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天津機電工藝學院學生臧成陽獲得數控車工一等獎。雖然當時他還有一年才畢業,但是獲獎後,仍然有10多家用人企業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想要聘用這個小技能高手,同時,機電工藝學院也表示打算讓臧成陽留校。經過考慮,臧成陽決定畢業後留在學校當一名老師。“是母校培養了我,我願意留在這兒,把我的所學教授給更多的學生,讓我們的畢業生可以在社會上尋找到更好的位置。”前不久,已經在學校跟老教師開始實習生活的臧成陽對記者說。臧成陽的經歷也激勵着更多的家長和學生開始放棄原來的“老”思想,嘗試信任並選擇職業教育。
去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落幕後的高考錄取工作中,職業院校的受歡迎程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據瞭解,絕大多數院校都是一次錄滿,很少出現徵詢志願階段補錄的,有的學校甚至出現錄取分數超過二本線,與幾年前職業院校少人問津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機電工藝學院爲滿足考生和家長的需求,還特別增加了300多個招收指標。
而在今年4月進行的本市高職院校試行自主招生考試中,再次呈現出火爆局面。一些負責招生的院校負責人回憶當時的情況告訴記者,由於今年是第一年試行招生,各院校對報名情況心裏都沒底。然而報名結束後,卻讓各院校着實吃了一驚。全市2000個招生計劃,最終報了5000多人,其中職業大學、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專業報名、錄取比例達到5∶1,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錄取比例更是達到6∶1。
當記者詢問這些考生和家長緣何如此鍾情職業教育時,把孩子送入機電工藝學院模具專業的陳先生一語道破。他說,機電工藝學院在全國技能大賽上出了好幾位“狀元”,聽說該院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讀三年,將來做個優秀的技能人才,是非常不錯的出路。同時,他希望孩子經過學習,也能在技能大賽上嶄露頭角。
正是因爲如此,很多高中畢業生一改以往追逐本科,對藍領、灰領人才不屑一顧的傳統觀念,堅定地認同“上職業院校,學一門技藝”的前景十分光明,一些學子甚至放棄二本、三本而“下嫁”。
爲企業選拔合適人才
點評:
大賽就是要與社會人才需求掛鉤,賽項的設置是與相關用人單位調研後開設的,就是爲了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職業院校的發展一直強調“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其專業設置都是緊貼市場需求的。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職業院校設置專業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減少長線專業,發展短線專業,孵化新興專業,形成特色專業,打造精品專業。並鼓勵學校探索建立針對崗位羣需要的、以能力爲本位的課程體系。如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針對交通現代化發展需求,設置了報關與國際貨運、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形技術、道路橋樑工程技術等多個新專業,進一步增強了專業設置的適應性和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再如渤海職業技術學院依託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在專業建設上緊緊圍繞化工產業鏈,開設了精細化工、工業分析、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環境保護、生化技術、化學制藥等多個叫得響的專業。
作爲全國首個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滿足經濟建設發展需要,本市建立了包括空客A320人才培養基地、百萬噸級乙烯人才培養基地、千萬噸級煉油人才培養基地、渤海化工園人才培養基地、金屬製品人才培養基地、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金融外包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等一系列濱海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而本次技能大賽所設置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數控技術、電工電子、汽車運用與維修、建築工程技術、數控機牀裝配調試與維修、產品造型設計及快速成型、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控網組建、電子產品設計及製作等比賽項目正是在經濟建設發展中急需人才的專業。
市教委副主任、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執委會副主任劉欣告訴記者,從去年首次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來,大賽的指導思想就是要與社會人才需求掛鉤,爲經濟發展服務。從賽項的設置可以看出,都是目前經濟建設特別是本市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急需的人才。劉欣說,今年年初本市高職院校新增和調整了一些專業,如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新增的金屬製品加工技術專業、海運職業學院新增的船機制造與維修等,都是在經過與相關用人單位的深度調研後精心開設的,目的就是爲了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而今年大賽的亮點之一就是對獲獎選手實行戶口優惠政策,相信這些留津的技能高手們很快將成爲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
成爲職教專業“風向標”
點評:
賽事緊扣市場需求的專業領域,以賽項爲引領,使院校以大賽爲“座標”,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改變教學方法。
今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中職組設置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工電子、烹飪、數控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服裝設計製作與模特表演以及美容美髮等8大類、31個比賽項目,其中建築專業的比賽是今年新增加的。高職組則分爲4大類、4個項目,其中的機電一體化、數控機牀裝配與調試、3G基站建設與維護等也是新設賽事。這些新設的賽事緊扣的是市場需求的專業領域,職業技能大賽已經成爲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風向標”。
天津職業大學承擔了“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項目,校長董剛介紹說,目前,全國的一千多所職業院校中,開設通訊專業的有一百多所,但是,都沒有設置專門的3G專業。3G技術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這既是挑戰,同時也是重大機遇。而此項比賽的設置,是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的發展方向,適應當前3G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滿足社會對此方面人才需求的舉措。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走在產業發展的前面,在高職院校還沒有完全建立起“3G”通信專業的情況下,今年高職組技能大賽專門設置“3G”賽項,其戰略目標是希望通過大賽引領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通信專業以前是學校的弱項,但通過籌辦賽事,需要培訓老師與選手,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現在,“短腿”通信專業變爲了強項;其次,通過技能大賽這根紐帶,學校與中興、華爲、思科等國內3G設備生產商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聯繫,不但獲贈了一批先進的通訊技術設備,而且這些設備生產商還爲學校培訓師資力量,建設學生實訓、實踐基地等。另外,賽事牽動了10個學院的學生參與。比如,國交學院承擔禮儀服務;電信學院承擔志願者服務;生環學院爲在現場休息的指導老師提供寶石鑑定服務;視光學院爲現場休息者提供驗光配鏡服務……在這期間,10個專業的同學都施展自己的才華,使得現場成了一場“實訓大課”。
與“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一樣,“數控機牀裝配調試與維修”比賽項目對全國90%開設有數控機牀專業的高職院校來說也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以賽項爲引領,使絕大多數院校以大賽爲“座標”,加快設備更新換代,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改變教學方法,以適應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定期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爲了把職業教育多年來探索出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經驗和做法向社會和公衆進行展示,同時以引領整個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近幾年的情況表明,通過賽事,通過項目的競賽,來拉動全國各個區域的相關專業的發展,從而爲經濟服務,爲產業發展服務,效果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