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或許70後的人還記得,小時候去新華商場、解放路百貨買衣服的場景。當時的塘沽百貨商場規模最大的就是1萬多平方米的“塘沽商業大廈”,而20年後,衆多商場、店鋪、銀行、酒樓匯聚在此。
濱海百貨圈佈局更新
解放路,一條影響了幾代塘沽人的著名道路。儘管與王府井、南京路、濱江道比起來,它是“小字輩”,但對過去和現在生活在塘沽的人來說,那裏就是城區的中心。金元寶商廈、東方廣場、新百濱海店扎堆在這條500米長的路上,1995年,當時還是“塘沽五金交電公司”的小國企察覺到,改革開放以來,居民對百貨類商品的強烈需求,成立了“金元寶商廈”。2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爲塘沽居民提供的商品“上到金銀珠寶,下到針頭線腦”。直至今日,金元寶將旁邊的芙蓉商廈“攏入懷中”,擴建成6萬平方米的大型賣場,買下現開發區友誼名都所在的房產,打造銷售頂級品牌的“金元寶泰達廣場”,昂首挺進開發區。
與此同時,自2003年起與金元寶分割市場的新百濱海店也在調整經營,目標繼續鎖定青年消費者,運動品牌廣場正在改建中。而開發區的友誼名都也將於明年3月遷出,另謀新址。目前友誼名都的市民廣場店正在休整,原來黃海路上的友誼名都,是否會移師市民廣場,負責人表示尚不能對外公佈。
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最大的商業零售商——永旺(AEON)集團在泰達時尚廣場的項目正在建設中,總建築面積爲10.7萬平方米的永旺購物中心預計在明年5月開業,永旺購物中心包括綜合百貨超市JUSCO(佳世客/吉之島)、高檔百貨商場、品牌專賣店、國際影院、餐飲、休閒娛樂及配套設施等,共設機動車停車位2500個,是日本永旺集團繼北京永旺國際商城購物中心項目之後在華北地區又一個大型綜合購物中心。
隨着濱海新區的發展,塘沽解放路一帶和開發區第三大街成爲外省百貨業乃至外資百貨業瞄準的“熱土”。據內部人士透露,日本零售業首屈一指的伊勢丹也曾來濱海考察,但由於雙方意見難以統一,進駐濱海一事暫時告一段落。
業內人士分析,塘沽解放路、開發區第二大街、第三大街這部分已相對成熟的商圈,是靠中端商業帶火的,未來的泰達時尚廣場一帶,作爲將來泰達商業的第二個聚點,仍要瞄準中端消費人羣。同時,濱海居民高端消費的潛力也是巨大的,消費國際一線品牌、頂級奢侈品的人羣也不在少數,這類商品,商家可以在經營上有所側重。此外,高端市場的百貨、專營以及打折店等模式都有相當大的開發空間。
解放路商業街
“老塘沽”的消費情結
每次來到解放路商業街,15歲的李希雯總是先在街口的“街客”店買一杯珍珠奶茶。喝着奶茶,李希雯從屈臣氏逛起,再進入金元寶地下商場,然後上到2層的少女服飾專賣,逛完再去街對面的新百濱海店。“逛完整條街至少要半天的時間,中午餓了就去德克士買漢堡,那裏是我和朋友們的聚點。”和很多已經思想獨立的年輕人一樣,李希雯熱衷名牌,“穿上這些服飾,才能彰顯個性”。Esprit、VERO MODA、TeenieWeenie等休閒品牌是李希雯的最愛。
在開發區某外企工作的邱新陽則比較看重服裝的品質,“由於工作原因,要經常穿西服,動輒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西服我有十幾套。我一般只去兩家店,一個是友誼名都,一個是金元寶商廈,我青睞的品牌也只有這兩家店纔有。”邱新陽告訴記者,他的外籍同事在濱海選購服飾時,則有兩種極端的選擇——要麼去洋貨市場,要麼去友誼名都。
家住新港的吳淑萍今年50歲出頭,她說起塘沽時,還保留着老式的稱呼“街裏”。吳淑萍平時購物都是在新港那一片,只有買正式場合穿的衣服和重要的家電時,她纔來到解放路金街。“這幾年兒女這一輩的孩子們一撥撥地結婚,我差不多每個月都要來街裏的大商場買衣服、鞋子或首飾,有時甚至爲了找一條絲巾一把雨傘,我也要到商場看看。”吳淑萍告訴記者,“回想20年前,根本想不到還會有商場出現,更想不到商品種類竟如此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