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鄭州採訪一起由經濟適用房用地被偷換用途引起的徵地糾紛時,鄭州市城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斥之爲“管閒事”,並質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這句超級雷人的言論,引來輿論衆口一詞的譴責。據報道,鄭州市紀委已經介入此事,一是調查那起徵地糾紛,二是研究對逯軍的言論該如何定性的問題。(6月20日《成都商報》)
“管閒事”、“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逯軍副局長如此言論既荒唐又雷人,效果很“娛樂”。筆者覺得,其“雷人語錄”背後是權力迷失、慣性思維使然。
第一,既然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當然應該且必須替黨和政府說話,而逯副局長質問記者,“管閒事”,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自己心知肚明,知道記者是“有備而來”,二是,默認開發商違規蓋別墅確有其事,不逃避,理直氣壯,直接應對記者,專橫跋扈的嘴臉顯露無疑。
第二,“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將黨和人民直接對立起來,人爲製造了黨和老百姓的隔閡。筆者以爲,這不是逯副局長一時口誤,是典型的“實話實說”。試想,如此縝密的思維邏輯,單項選擇式反問,其專橫思想要不是在頭腦中根深蒂固,很難隨意脫口而出。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諸如此類官腔,不僅折射出官員權力的傲慢,更凸顯出個別領導幹部在有意搪塞、壓制輿論監督,恣意妄爲的慣性思維作祟。
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位鄭州市委組織部官員卻認爲,“逯軍此言屬個人言行,只是代表個人,組織部也管不了”。筆者想要問的是,當地組織部門的言論代表黨還是個人?逯副局長作爲國家名副其實的公務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在履行公務期間,其言論應該代表國家、代表黨?此番言論僅僅代表其個人,組織部門回答,筆者覺得,有保護搪塞之嫌。值得玩味。
近年來,諸如,“躲貓貓”、“俯臥撐”等熱詞誕生於網絡,並引起輿論一片譁然,戲虐的背後是對一些黨員幹部行政不作爲的熱諷。“你們算個屁啊!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來的,級別和你們市長一樣高,敢跟我鬥!”、“我們不採取措施,是對全縣人民不負責任。”、“你們將來受了處分,吊銷了你們的記者證,你們不要後悔!”、“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麼說就怎麼說。”一個個驚人語錄背後其實是個別官員態度問題,一些領導幹部們利用手中的權力,非但不爲民辦真事、辦實事、辦好事,而且巧妙地把人民交於他們的權力反過來用於壓制百姓、壓制媒體,壓制百姓、媒體的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我們不僅僅看到思維的那種慣性,而且我們更看到這種蠻橫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的,很好的監督。
從進京捉記者壯舉的西豐縣委書記張志國到深圳海事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林嘉祥再到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檢察院檢察長何書生,讓我們看到他們身上有一種邏輯上的思維的假定,“雷人語錄”背後折射的是權力的迷失、監管的缺失。
態度決定一切,態度也決定思維。時下,一些個別領導幹部的思維還是停留在過去,把“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應該踐行的誓言,常常掛在嘴邊,而實際當中,總是有意無意地將人民與黨和政府硬生生地割裂開來,人爲地製造矛盾和對立。這種慣性思維值得警惕。
羣衆利益無小事。黨員幹部作爲人們的公僕,溫家寶總理明確地說過,“我覺得我們作爲人民的公僕,除了爲人民服務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權力。”筆者希望,鄭州經濟適用房用地被挪用蓋別墅的土地,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爲它關係到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時,筆者更希望逯副局長“雷人語錄”給人一些思考外,其言論定性,當地紀委部門,能給出一個更合理讓公衆信服的結論?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