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目前各地水價已經“漲”聲四起。在近日一場“解讀水價問題”的小型論壇上,有專家語出驚人,“不能因爲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價”,“其實低水價是資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資助了低收入者”,“跟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水價處在中下水平”。
如今的專家們說起話來,那真叫一個“直率”,“直率”得讓老百姓難以接受。特別是他們動不動就把“發達國家”搬出來作爲參照標準,這種“國際主義”精神讓羣衆大倒胃口。誠然,發達國家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學習借鑑的。但在一些專家嘴裏,需要學習借鑑的不是人家的科學技術、制度建設等東西,而是總和人家比價格。中石化前番大談裸油價,不就是把發達國家的油價舉出來作爲標準嗎?可是最關鍵的一點,在頻頻把價格和發達國家相比對之餘,爲什麼不同時把我們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也一併與人家相比呢?
筆者學識淺薄、見聞不廣,不知道“跟發達國家相比”,人家的聽證會是不是也會變成“一聽就漲”的漲價會?人家的專家們會講出“不能因爲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價”這樣雷死人的話嗎?
我們的民生,在相當範圍上,還是比較艱難的。然而一些專家總有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民生之艱無關他們的痛癢。他們說出的話,和老百姓的實際感受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們的結論,和公衆以正常思維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也難怪,凡是能提出“跟發達國家相比”的專家們,水價漲幾毛錢甚至哪怕漲幾塊錢,恐怕都無損於這些專家的生活質量。但是一噸水如果漲幾毛,對底層的老百姓來說,也許就意味着一個月要少吃兩頓肉或買點更便宜的菜。超市米麪油蛋促銷時,經常能看到長龍一般的購買隊伍,這樣的購物長龍說明什麼?這一點,爲什麼偏偏沒有專家“跟發達國家相比”?
水價比油價更直接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請專家們別以“發達國家”的名義——因爲我們的老百姓確實沒喝過發達國家的水。(李平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