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抓規劃,堅持高起點、高標准,瞄准國內外先進水平,優化布局,突出重點,制定和完善設施農業發展規劃,以高水平規劃引領設施農業發展。
在設施農業建設中,西青區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統籌謀劃設施農業發展布局,努力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實施,堅決避免建設布局的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抓布局規劃。區級有關部門結合全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確定了全區設施農業發展的整體布局:西北部以辛口鎮和楊柳青鎮為主,重點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中部以張家窩鎮和中北鎮為主,發展設施化花卉產業;東南部以南河鎮、大寺鎮和王穩莊鎮為主,發展設施化水產養殖和生態循環設施農業。
抓基礎設施規劃。有關部門和街鎮對辛口鎮當城、水高莊、第六埠三個村的9000畝蔬菜基地和張家窩鎮2000畝花卉基地的基礎設施分別進行了統一規劃,重點建設渠、水、田、林、路、電等配套設施齊全的高標准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為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搭建良好的載體和平臺。
抓重點項目規劃。像抓工業項目一樣抓設施農業重點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2008年以來,在建設實施楊柳青園藝科技博覽園、大寺鎮凱潤食用菌生產基地、張家窩鎮2000畝北方蝴蝶蘭花卉生產基地等全區農業重大項目前,均進行了科學的論證和高水平的規劃,做到了沒有規劃不建設、設計不好不動工,保證了項目建設的高起步和超前性。
東淀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園總面積5萬畝,計劃總投資11億元,2012年建成達產後可新增農業增加值4.6億元,並提供約5000個就業崗位。為保障園區建設的高起步、高水平,區政府出資100萬元,聘請中國農科院和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設計院聯合對該園區進行了整體規劃,確定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核心區、綠色蔬菜產業示范區、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區、農業休閑觀光區、加工物流產業區和子牙河親水觀光帶、中亭河生態林觀光帶『五區、兩帶』的總體布局。隨後,又投資500多萬元,聘請深圳市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對水高莊核心區進行了詳細規劃,形成了『一軸、一環、五片區』的設計藍圖。截至目前,完成投資2.5億元,建成智能溫室2萬平方米,日光溫室3000畝、1200棟,基本完成了水高莊核心區農業風情園五色祥雲廣場、五谷豐登門等24個節點的主體工程和一批生產、觀光設施的基礎配套工程建設。
抓服務,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積極推進設施農業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以良好環境保障設施農業發展。
以政策扶持為引擎,激發集聚設施農業發展動力。為進一步調動鄉鎮、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區委、區政府在認真落實國家、市各項支農扶農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西青區優化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扶持意見》,並擬定了5個相關配套的實施細則,充分發揮財政引導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重點扶持設施農業。對符合條件的新建新型節能日光溫室、普通溫室、水泥柱簡易棚室,在享受市級財政專項補助的同時,按實際建築面積分別給予每畝15000元、2100元和1200元的補助;對發展食用菌、特種水產等設施化生產,凡符合條件的,按照新建建築面積每平方米補助20元;對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果好的重大設施農業建設項目,給予重點扶持。此外,部分有條件的村集體也制定了扶持措施,鼓勵支持農民發展設施化生產,有力地促進了設施農業快速發展。
著力構建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優化提昇設施農業發展環境,促進設施農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基礎設施方面,由政府或村集體負責組織調整地塊、統一規劃,並投資建設水渠、林網、電網、道路等基礎設施,打造配套齊全的設施農業園區。在生產設施方面,除根據建設標准發放補貼資金外,部分村還由村集體投資建設農業棚室,再將設施租賃給農民進行生產,從而減輕了農民的投資壓力。中北鎮雷莊村出資建設佔地1500畝的高標准花卉基地,以年租金每畝2萬元的價格面向社會招租,進行花卉生產和銷售。目前,已建成的380畝全部招租。在生產服務方面,積極做好農膜、種苗等生產資料的供給,聘請專家為農民講課,直接將生產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在銷售服務方面,興建了當城蔬菜批發市場、中北花卉市場等集散中心,組建了13家農產品銷售公司,拓寬了設施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建立了14家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設施農業產業鏈。組建了69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服務。第六埠村5個協會、合作社吸納農民650戶,蔬菜覆蓋面積6000畝,每年通過協會下達訂單,銷售量達400多萬公斤,實現人均收入1萬元。
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僅調動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而且吸引了天津開發區恆益保健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洪蘊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山東濟寧匯友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上海大生泰保鮮設備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到西青投資設施農業。
抓科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強農民培訓體系建設,以先進技術支橕設施農業發展。
以科技為支橕,完善提高設施農業發展檔次,提高設施農業建設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引進了天津洋裕生物公司、遼寧朝陽蔬菜研究所等多家農業科技企業到該區設立實驗基地,直接參與設施農業建設,實現了共同發展;實施產學研結合,實現『借智發展』,借助中國農科院、天津農學院的技術力量,建成了水高莊設施農業核心區等高檔次設施農業項目,引進了蔬菜無土栽培、樹式栽培、微灌等最前端的農業新技術;應用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改造提昇現有設施農業發展水平。大寺鎮潤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與福建、上海等地的農業科研單位簽訂了雙孢菇菌種工廠化制種和配套栽培技術轉讓合同,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凱潤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的208棟雙孢菇生產車間,通過采用立體多層種植,使單個棚室1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能夠產生850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積,成倍擴大了生產空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單產面積效益達到40元/平方米。
目前,全區每個設施農業園區均有技術單位和院校作依托,技術顧問作指導,試驗和推廣了津研系列黃瓜、朝研系列辣椒、朝研系列西紅柿、津引8號馬鈴薯種薯、大西洋馬鈴薯種薯等蔬菜新品種100多個,生物防蟲、微型種薯繁殖等10多項新技術。培育發展了一大批名特優新產品,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高天利韭菜、精武豬肉等多個農產品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北京奧運會期間,馬鈴薯、番茄、微型黃瓜等12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10個蝴蝶蘭花卉品種成為專供農產品,提高了西青農產品的美譽度,每逢春節,高附加值的禮品菜供不應求。
抓項目,壯大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以良好收益促進設施農業發展。
實施規劃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設施農業項目,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是西青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步伐的重要途徑。通過重點項目的建設,帶動了全區農業設施的改造昇級,壯大了優勢主導產業,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