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播放短片)
解說:
『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改變教育的行政化傾向,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提倡教育家辦學。』這樣的標題今天紛紛出現在各大媒體之上,他們都來自溫家寶總理在座談會上的講話,幾乎每一句話都引起了社會的共鳴,這也足見人們對於教育改革的期待。也正因為如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自從提出制定開始,就被寄予了厚望。
早在2008年8月29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研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了研究制定工作。十天之後,2008年9月9日,8位中小學基層教師被邀請進了中南海一起過教師節。在這次活動之中,這份《綱要》同樣是討論的主題。2009年1月5日,各大媒體刊登了溫家寶總理的文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溫家寶在文中表示,『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次教育規劃,制定一個讓人民群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而就在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加速制定綱要的同時,2009年教育熱點事件的一再湧現,也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表達著對於出臺的迫切。
長春、重慶、徐州、成都等地,堅決封殺奧數,斬斷奧數與昇學掛鉤的生命線。但是這樣的動作既讓公眾拍手叫好,卻也產生了斬草未必除根的懷疑。山東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招生的參考依據,打破了『唯分數論』的舊有人纔評價體系,這樣的嘗試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潛規則的擔懮。
北大率先實施校長實名推薦制,一時之間也是眾生喧嘩。在教育公平和不拘一格降人纔之間輿論左右搖擺,一系列的事件似乎都說明了人人期望的教育改革,迫切需要一份綱領性的文件作為指導。如今,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2010年,按照教育部長袁貴仁的說法,『這將是一個教育改革之年』。
主持人:
大家都在期望著教育改革,我們看,剛纔短片裡面提到了,在過去的一年,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在進行著嘗試,但是這些嘗試推出來以後,大家反而有很多的質疑,改是改了,但是改的還不滿意,大家還有很多問號,您怎麼看這種現象?
程方平:
我是這麼來看的,因為教育問題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從幼兒園到成人,教育都在探討改革。有一些大家非常關注的,比如像高考、招生、教育經費、教育均衡,包括農民工子弟的上學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個政策出臺的時候,剛纔講了大家一方面是拍手叫做好,一方面還有一些隱懮。這些隱懮主要來自我們的一些配套政策,比如有些事情看著是教育問題,其實可能是社會問題,可能是財政的問題,可能是人事的問題。有些方面,其它的制度如果不跟上,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風險就會加大。這些方面都需要從國務院這個層面去做協調,去做調整,使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這種整體的環境能夠讓它更好。
比如說,我們高校的自主招生,大家都覺得這是開了一個口子,能從原來單獨講分數變成能夠讓一些有特殊纔能的,或者有特殊愛好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主持人:
這是體制創新。
程方平:
這是體制創新。但是大家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個過程,能不能公開,能不能夠公正,有沒有權利約束。所以我就覺得在這方面說明了我們教育的改革大家既希望又害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我們其它的配套政策,配套的環境跟不上。
主持人:
換句話說,教育體制改革不僅僅在教育之中,也在教育之外。
程方平:
對,也在教育之外。包括比如我們現在的新一代,他們的責任感,他們的這種社會服務的意識,你比如從一些孩子來講,從這次汶川地震,看到很多年輕都有這種熱情,但是我們也發現,教育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好像不如以前的孩子那麼講規矩了。
主持人:
您說教育體制改革僅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情嗎?還是需要各個部門齊頭並進,在國務院的統籌之下共同推進呢?
程方平:
我覺得這就是問題所在。溫總理多次舉行座談會,也是想從各個方面來發現制約教育的一些問題,包括體制的問題、輿論的問題、社會文化的問題、法律的問題。
主持人:
比如說?
程方平:
比如這次我發現在座談會裡,有一些企業的代表,比如我們這幾年要推進職業教育,國務院開了三次會,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職業教育好像發展的難題還是沒有完全找到破解的思路。我們就會想,企業來支持職業教育,它有什麼動力?我們從國外的一些經驗來看,它應該有免稅,或者有一些技術創新的利益,它纔能夠和職業教育的發展能夠拴在一起。這些方面,我們的一些相關制度和相關法規還不健全,如果在這些方面調整好了,可能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主持人:
您剛纔上的這番話,在中長期的綱要裡面,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嗎?這個問題。
程方平:
我們在中長期的發展綱要裡頭,職業教育這一塊兒,包括咱們剛纔涉及的高等教育、普通教育都有這一些方面的內容。但是具體落實一個有一個時間的期限,因為2012年,或者2020年它有一個時間的期限。還有一個,它還要有一些配套的工作要做,比如我們相關的一些教育法規、經濟的政策、有導向型的政策,我們如果能跟上就會更好。
主持人:
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是經濟體制改革到了現在,現在是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一起跟上的時候,再指望經濟體制改革,恐怕就再不能繼續縱深下去了。
程方平:
對。因為我們教育體制改革從1985年就提,一晃就20多年了。這個教育體制改革單獨改是很困難的,它後面都跟著很多這種現實的問題,包括我們的一些現在看來還是體制性障礙的一些問題都需要在國務院統籌之下,做宏觀的、系統的、大范圍的調整,這樣纔能使我們的教育改革能夠保證比較圓滿的,或者說正常地向前發展。
主持人:
程先生,一個具體的問題,因為我們在總理的談話到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他說『用十年的時間完成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們再想,我們剛纔說的那番話,政府感到了一種『急』,但是這種『急』體現在具體的裡面,要體現在十年的時間纔完成這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怎麼理解這種『急』,但又是十年?
程方平:
我覺得一個就是我們從2006年政府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要承擔的這種責任,這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它不是一個只投錢就行的問題。比如過去我們一方面是投入不足,欠債,一方面積弊很深。我們現在的城市的學校,鄉村的學校,重點學校和薄弱學校它的差別是很大的。如果一刀切了,有好多遺留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必須要在磨合當中不斷地完善。但是如果不做,這個積弊會越來越深。所以從現在開始做可能在十年的時候,能夠把它做好,我覺得這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大的幸事了。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