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政府要努力提高公信力的問題,部分代表委員認為,『被增長』、『被就業』、『被自願』、『被代表』……百姓口中調侃的『被』話語日漸流行,說明亟待從制度設計上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
正視『被』感覺
去年以來,一些網民在就業、增長、代表等詞前加上『被』字,被增長、被代表、被自願、被就業等『被字句』紅遍網絡的同時,也成為百姓調侃的流行語。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明華說,重慶市銅梁縣有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讀小學要交9000元『慰問金』。銅梁縣教育局局長接受采訪時稱,此費系家長『自願』繳納,這是『被自願』。還有人們下班順路在流動攤販買點東西,突然一天為創建文明街道,攤販一下子都不見了,人們就會說『被和諧』了。
在今年重慶地方兩會上,10名人大代表向重慶市統計局提出詢問———為什麼『許多人感覺工資「被增長」』?接受詢問的統計局人員坦承,當前的統計方法沿襲自上世紀50年代,沒有把私營企業工資納入統計范圍,確實存在制度缺陷。
2009年2月,江蘇省對南通市轄下各縣市的小康達標情況進行隨機電話民意調查。當地政府要求受訪群眾熟記事先統一下發的標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農村居民必須回答8500元,城鎮居民必須回答16500元;『是否參加社會保險或保障』必須回答『參加了』;『對住房、道路、居住環境是否滿足』必須回答『滿意』。於是,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眾,一夜之間就『被小康』了。
政府公信力受損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被字句』的流行,背後傳播的是信任危機,如果不加警惕,將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害。
全國人大代表陳忠林說,工資收入是每個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的民生大事,統計數據每個人都能參照比較。因為統計方法問題,讓大家都覺得這裡頭有水分、摻假,容易導致老百姓對政府的不信任。
『每一個「被」故事的發生,無不與利益緊密掛鉤。』劉明華舉例說,『被就業』的背後,高校可以用高就業率,在政府面前撈到『榮譽利益』,還有以此為招牌多招學生的經濟利益。銅梁縣的『被自願』,就是學校為謀利找幌子。而江蘇發生的『被小康』事件,則是當地領導乾部為獲得晉昇的機會,就是他們的政治利益。
劉明華委員說,隨著一個又一個『被』故事的發生,加上網絡傳播的放大效果,政府公信力受到公眾質疑。『被』現象的出現並非偶然,是政府信息與群眾感受不一樣的現實反映。
增強政府公信力減少群眾『被』感覺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在法制社會、公民社會環境下,公眾的公民意識提昇,對政府公信力的要求也有了新期待。增強政府公信力,必須從制度設計著手,加強對政府的監督和約束,減少群眾『被』感覺。
全國人大代表羅中立認為,『被某某』的,都是權力行使不當的受害者。
『政府應正視「被」事件背後,群眾是否有冤情、是否有合理訴求未得到及時處理,應該建立相應的倒查機制,對『被事件』的制造者進行追責,對說假話、報虛假數據、隱匿事實真相的官員實行責任追究制。』劉明華委員說。
陳忠林代表說,政府官員誠信考評制度應加快建立,對官員的政績體系量化考評,一旦發現有問題,進行嚴格追究。加強政府誠信建設,除了靠加強教育等道德約束外,還要健全監督機制,邀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等加強政府誠信監督,紀檢監察部門也要建立政府誠信建設的監督機制。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