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資料圖:裸體拉纖已成為歷史
張厚方今年44歲,身高超過一米八,身材健壯,是土生土長的巴東縣神農溪人。如今,他是該縣神農溪景區纖夫隊隊長。
今年春節以來,除了正月初三和初六接待了兩批游客,他和他手下的纖夫們一直在家閑著。
這個季節,是巴東神農溪景區的旅游淡季。
不過,這個冬天,恩施當地以及網絡上,關於張厚方們的爭論卻異常火熱。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些纖夫今後是要穿著褲子,還是要赤身裸體工作。
不久前的2月25日,恩施州兩會上,該州政協副秘書長、政協委員姚本馳大聲疾呼:恢復巴東的裸體纖夫文化,由此引起社會熱議。相對政協委員、當地官員以及網民們文化保護和人格尊嚴的論戰,張厚方們表現得很實際,『只要游客有需要,而且願意付費,大多數纖夫還是願意裸體拉纖的。』
因為,從前,他們就是一絲不掛。
逐漸消失的『裸纖』
今年60多歲的張厚彪是巴東神農溪船工號子第八代傳承人。如今的他,已不再從事纖夫這個職業,而是潛心從事船工號子的傳承工作。
不過,早些年,他是個地道的纖夫。
張厚彪聲音洪亮,頭發梳得一絲不亂。他說,自己是在長江水中泡著長大的,所以,一直離不開水。
他17歲時,就隨著自己的父親在神農溪上從事纖夫工作。早些年,神農溪的道路不通,所有的生產和生活物資全部靠船運到山中。而神農溪的水深不足,激流險灘且深淺不一,纖夫的職業由此而生。『那時候的纖夫都是全身赤裸,一絲不掛。』
之所以這樣,是與當時的生存環境有關。
張厚彪說,一方面,纖夫整天泡在江水中,穿著衣服工作不方便,另一方面,當時的衣服都是自家織的土布,一旦沾水之後,就容易貼在身上,將自己的皮膚磨破。加上除了在港口停靠時,一路拉纖下來,也很少見到其他人,於是,千百年來,當地的纖夫裸體拉纖已形成一種習慣,『即便有人看到,也不會感到害羞。』
張厚彪的老伴在一旁插話說,她年輕時在江邊洗衣服,經常能看到纖夫們裸體拉纖,『也沒有感到不好意思,最多只是低頭笑笑。』
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生產生活所需物資都可通過公路運到山中,在神農溪活躍了千百年的纖夫們纔逐漸淡出。
纖夫穿起褲子
『如果不是搞旅游,神農溪的纖夫可能也像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樣,只有小說中纔能看到了。』
在巴東縣旅游局局長徐鵬看來,正是神農溪的旅游開發,讓當地的纖夫文化得以延續。也就有了『世界纖夫在哪裡,中國巴東神農溪』的說法。也因此,在外界,徐鵬也有了『纖夫局長』的稱謂。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巴東神農溪開始從事旅游開發,纖夫成為了該景點最大的賣點。
張厚方清楚記得1988年8月1日神農溪首漂式的情景,當時的游客多是外賓。也就是從那天開始,張厚方們,從普通的船工,變成了受人矚目的『景點』。
前來旅游的游客們,乘坐著船工們當年拉貨的『豌豆角』木船,從神農溪入口逆流而上,纖夫們一路拉纖,在淺灘和水流洶湧的地方,用自己手中的纖繩維護游客們的安全。
『起初,我們還是保持著一直以來裸體拉纖的習慣。』談及這點,張厚方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不過,這樣的狀況沒有持續多久。
徐鵬介紹,隨著後來神農溪旅游知名度的增加,游客數量逐漸增多,裸體纖夫也成為了游客們的一個投訴重點。
他說,在前來神農溪旅游的游客中,有很多年輕女性,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可以理解家長們的想法。』
後來,在當地旅游部門的乾預之下,纖夫們開始穿起衣服。為了保證纖夫們能方便工作,當地還統一給纖夫們定制特殊材料的短褲。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