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藥價虛高、看不起病一直是百姓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與之相關的種種『治療』方法也層出不窮。但是,地處陝北的子長縣的改革卻引起了廣泛注目:通過大刀闊斧的醫療改革,使公立醫院重新回歸公益。一年下來,光藥價和檢查費用就為患者省下近600萬元,藥價下降幅度達到55%以上,真正使當地百姓從中獲益。
子長縣的做法其實並不復雜。通過改革藥品招標方法,切斷藥廠、醫藥代表與醫務人員間的利益鏈,原本允許醫院15%的藥價加成,由縣財政統一補貼。改公立醫院為全額撥款方式,政府投入大型醫療設備,以成本價為患者檢查,一年為患者省下88萬元的檢查費用。改醫院處方金額考核為處方數量考核,有效杜絕了『大處方』。
『子長醫改』的實質,就是公立醫院重新回歸公益性。公立醫院既然是公共財政投入設立,就應當為普通群眾的健康服務,而不是成為賺錢和贏利的工具。耐人尋味的是,在不少地方以種種理由為高額的藥價和醫療收費辯護、叫苦的時候,作為一個財政收入僅為7億元的子長縣,卻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做到了公共醫療普惠於民。『子長醫改』的經驗表明,解決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缺的並不是資金和方法,而是政府的社會責任和思路。
公共醫療的公益回歸,體現的是公共財政的溫暖回歸。同樣地處陝西省的神木縣,推行了全民免費醫療制度,一年政府財政支出1.5億元,當地百姓再也不會為看不起病發愁。在政府付出有形、有限的資金同時,消除了百姓因病返貧的隱患,贏得了巨大和無形的社會效益。
無論是『子長醫改』,還是『神木模式』,著眼的都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核心都是公共醫療的『公益』,而改革真正折射出的,實際是政府公共財政投入方向和公共服務理念的重要回歸。據新華社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