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游客在英國館城市公園中休息 |
這是一顆『送給中國的糖果』———英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國家展館稱作是一份送給中國的禮物。糖紙被輕輕地拆開成為高低起伏的開放式公園草地,當中,種子聖殿就像一顆甜蜜的糖果,安安靜靜地躺在中間。更有趣的是,仔細看種子聖殿中,6萬多根『觸須』隨風輕擺成一個『米』字,恰好是英國國旗上的『米』字。
外貌獨特的英國館,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的同時,也成為開館以來爭議最大的國家館。
長隊:每天都在發生
每天路過英國館門前,總是能看到很長很長的『蛇形』隊伍,順著『糖紙』的外圍蔓延開去。無論是烈日還是下雨,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這裡的長度一點都不會變短,直至閉館。為了告訴游客還要排多久,英國館的『蛇形長龍』中間總有些『指示牌』,上面寫著『30分鍾』、『1個小時』……最後一個牌子寫著『3個小時』。開館6天下來,英國館總是位於十大最熱門的參觀場館之一。
排隊的人都想進去神秘的種子聖殿一窺其貌。但聖殿裡到底有什麼呢?在最多僅能容納100人的空間裡,除了26萬多粒被壓入亞克力管末端的種子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花哨的3D電影,沒有百變的光源,也沒有動人的音樂,甚至沒有窗戶。
如此簡單而安靜的種子聖殿引發了爭議———喜歡它的人說:『這正是藝術的本身!它讓人學會思考。』可是,也有游客表示失望:『我辛辛苦苦排了幾個小時的隊伍進入這裡,沒想到什麼都沒有!』
展館:裡面只有種子
為什麼整個展館裡只有種子?種子,能代表英國的創意嗎?這些問題只能由托馬斯來回答。
頂著一頭棕色卷發,身著寬大的深藍色襯衣,腳上蹬著休閑的露趾涼鞋,這個雖然纔37歲但已經滿臉胡須狀出現在媒體面前的英國人,便是展館設計師托馬斯。
對於自己的設計理念,托馬斯闡述得很簡單:『我們喜歡花草的美艷,卻往往忽視小小的種子。種子看起來很不起眼,但你手掌裡的種子可能會讓你的祖母能夠再多活十年,成為她生活的動力。種子也能夠解決全球幾十億人的糧食問題。』
正是出於他對種子的熱愛,種子聖殿裡選擇的種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入選的種子種類非常豐富,包括農作物類的,如水稻、玉米、瓜豆等,也有藥類種子,如蓮子、八角等,還有觀賞類的楓樹、松樹、梅花等,還有特別的咖啡和茶,以及珍貴的銀杏、珙桐等的種子……『難道,種子還不夠神奇嗎?』托馬斯的神情,是那麼的坦然:『它看起來那麼朴實無華不起眼,可一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會產生出讓人驚訝不已的神奇效果來。』
理念:靜心感受寧靜
在這份『送給中國的禮物』中,托馬斯或者直接或者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理念———
『我們不想造一座足球場那麼大的展館,因為佔地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空調制冷設備。出於環保考慮,為了節省能耗,館內采用了節能的LED小燈,微弱光亮,營造出寧靜之感。』托馬斯坦言。希望游客參觀時能關掉手機,忘記平時繁忙的工作,靜下心來感受片刻的寧靜。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一百多個展館展示的是全世界在科技、產業、文化方面的最新成就時,英國館用自己的『空和無』、『有和滿』讓人們重新反思。托馬斯很感慨:『如今人們喜歡建高大氣派的樓房,喜歡用3D電影來達到強烈的宣傳效果,有些宣傳的還是環保。可是,他們忽視了———這樣做要消耗很多能源,這本身就是違背環保、節能原則的呀!』
托馬斯最想看到的一幕,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他毫不掩飾地說:『我認為,我們英國館的亮點正是當一天的喧囂即將結束之時,人們參觀完很多場館以後,坐在我們的城市公園中休息,放松。昨天我看到,很多人在我們城市公園的斜坡上開心地滾來滾去,在我看來,這正是我們場館的亮點。』
托馬斯的想法很特別,他只是想通過這份『送給中國的禮物』表達一份思想———『上海世博會精彩紛呈,我希望在英國館,觀眾們能夠回歸他們的內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