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可以說,黨務部門新聞發言人的設立,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黨務公開,要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當前,從中央到地方,不同部門在這一制度上的嘗試,形式或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體現了制度內含的必然性。
其一,這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必然要求。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長期以來,我們創立了深入基礎、信訪、熱線電話、網絡信箱等多種形式,加強同群眾的聯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今,新聞發言人的重要作用更是在於為黨務部門與群眾搭建溝通的橋梁,實現良好互動,加深血肉聯系。
其二,這是民主執政、科學執政的內在要求。從根本上說,任何決策部署的出臺,任何政策舉措的執行,都事關民眾的權益,都需要民眾的配合與參與。新聞發言人制度正是在尊重民眾根本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前提下,以開放的心態,滿足民眾的知情需要,吸納民眾的參與和監督,為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其三,這是順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渠道,成為信息的收集者和發布者。在此情形下,權威信息一旦缺位,各種各樣或真或假的消息就會混在一處,就會形成真相的迷局。比如近些年,在一些突發性公共事件和地方群眾性事件發生時,由於相關部門未能及時澄清事實,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造成了公眾的困惑與不滿。作為信息發布的權威渠道,新聞發言人就是要及時准確地將真實信息傳遞到公眾面前,消除誤解,避免不必要的社會混亂。
中共中央11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首次集體亮相,好評如潮。我們相信,經過持續努力和不斷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推動黨務公開、提高執政水平等方面一定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