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道生的報告文學作品大部分發表時我就讀過,感動過,有些還評論過。幾年後十年後近二十年後,在《王道生文集》裡讀,依然感動不已。這次又是集合地讀,感動連著感動,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動人的力度和深度。我認為,這是王道生報告文學最突出的藝術特色。
強烈的動人的力度和深度,源自作家創作的激情。王道生的創作激情,是正義的激情,是懮國懮民的激情,因而他的作品能夠引發廣大讀者的共鳴,產生不同凡響的轟動效應。把報告文學的社會價值實現得立竿見影,淋漓盡致,佳話流傳,成為經典,多次創造了文學閱讀的壯觀,其代表作如《黃山事變》。寫《黃山事變》的道生已不是血氣方剛的英年,而是花甲之後,觸及的則是省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件大案。整個采訪寫作發表過程,表現了道生的強大正義的激情,這激情裡包涵了為真理而斗爭的勇氣,縝密而周全的謀劃,秘密采訪的智慧,還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這是一次冒險的寫作,更是一次極其成功的寫作,正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糾正了一件難以改變的冤案,誕生了一位雄辯的超級律師,再次彰顯了王道生報告文學無可替代的藝術力量。文學寫作敢不敢寫敏感的政治問題,確實對當代作家是一個挑戰。發現黃山事件雖屬偶然,但寫出《黃山事變》卻是王道生創作生涯的必然,因為他是一位具有真正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記者和作家,同時具備以報告文學的手段伸張正義的能力。《黃山事變》『法庭一場辯』寫得何等精彩,連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字都成了主人公『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品德形象感人動人的光彩。在香港為公家經商的商人周玉德的形象,是馬鞍山市人民心目中好市長形象的繼續和完善,正是這種繼續和完善,使《黃山事變》中的周玉德成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典型,一個讓讀者念念不忘的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文學典型。
當代題材較大的報告文學佳作能鼓舞人的居多,能感動人的則少,人們已經不再輕易感動。而感動讀者落淚,那是讀者與作者心靈深處的溝通,是知音的高點相逢。王道生就是一位創作這等佳作的難能可貴的高手,他能使紛繁的事物性題材化作激情激流衝擊波。《安得廣廈千萬間》寫的是引人注目的中山門危改事件。這件事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稱得上是天津市的『焦點訪談』。在這個重大題材面前報告文學作者經受著考驗。王道生沒有去寫舊貌換新顏的展覽,沒有去寫歡聲笑語慶搬遷,他沒有去寫慣常的歌功頌德篇。而是另闢蹊徑地深入到政治的重地,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魄展開別開生面的藝術構思。王道生並不一般地把危改看作是政府為人民辦實事,而當作是一樁歷史事件,他以作家的智慧和思想家的深邃去探索其厚重的內涵。透過中山門危改這個大事件,他發現的是一個更大的『事件』:在市場經濟興起及發育階段,真善美與假惡丑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激烈搏斗。來勢迅猛的拜金主義潮水衝擊著社會莊嚴的殿堂,受侵蝕者、變質者紛紛落水隨波逐流;而承載著優良傳統的公僕們正中流砥柱地堅守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陣地,不屈不撓地從事他們視為天職的神聖事業,這就是王道生要『報告』的主題。《安得廣廈千萬間》以嚴峻的現實論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寫在紙上的概念,不是掛在嘴邊的高調,更不是冠冕堂皇的護官符,而是一場復雜的嚴重斗爭,不僅要『下定決心』而且要『排除萬難』,甚至要『忍辱負重』。作者在『實事求是』的偉大理論指引下,直面現實,不回避,不粉飾,真實地描寫了產業工人及其親屬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慘不忍睹』的景象。通過以『矛盾普遍存在』的哲學真理處理和解決這些嚴峻現實問題的艱難曲折坎坷歷程,展示了真正人民公僕對人民的忠誠。作者在書寫他們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品格的同時,有意地暗示或提示了有關的履歷,以注釋對『產業工人』深厚情感的淵源。作品十分動人地描述了人民公僕和人民血肉相連相通的關系。這關系不僅是克服困難的動力,而且是一種化解矛盾的鑰匙,是億萬金錢買不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寶貴財富。
王道生報告文學的藝術優勢不僅表現在善於『發現』,而且表現在長於『發掘』。《安得廣廈千萬間》展現了對歷史政治內涵的深遠發掘。『中山門工人新村』是新中國播下的希望,『中山門工人舊村』是人禍天災的見證,『中山門破爛村』是路線失誤的教訓。而新時期初始的市場經濟並沒有給中山門危改安居帶來機遇,以賺錢為業的房地產開發商們對此造福的事業不感興趣。作品寫人民公僕為人民『一宿九醒未成眠』,堅定了『事在人為』的信念;寫人民主動承擔困難,與公僕同心協力『愚公移山』。王道生以史筆的確鑿文筆的生動有序有節有聲有色地書寫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及其卓越實踐所顯現的無比優勢和巨大威力,寫出了前進的天津沈重而有力的腳步聲。王道生以他那飽含激情的筆觸描繪了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白增雲的形象。他青年時代享受著新中國的燦爛陽光,心靈也像陽光一樣燦爛,充滿光明的向往:現在住平房,將來住大樓。相信生活上的一切國家都會給安排好的,自己的任務就是好好乾活,事事為國分懮,為廠著想。居住雨水圍泡的陋屋,從無怨尤,從不失望。『原說讓他等十年,但歷史卻讓他等了一輩子!』至死也沒住進樓房。王道生以滿腔的深情朴素的文字抒發了平民的悲壯與高尚:『白增雲不是英雄:平凡普通,默默無聞。但他就像這腳下的一根枕木,忠誠、頑強,肩扛著社會主義的路軌,讓時代的列車前進。』這個現實真人形象既標志了歷史的沈重,又記載著時代的風雲,具有真實厚重的中國氣息。屬於那種令讀者忘不掉的形象,屬於那種人們感慨命運時總要提起的典型。《安得廣廈千萬間》讓讀者領略到作家那『祖國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的寬闊胸懷,那『關注歷史、時代、人生』的博大視野,感受到他作品的一派雄風。
王道生的報告文學與娛樂性無緣,不是輕音樂圓舞曲,是文學的批判,是藝術的吶喊。那篇振聾發聵的作品《好人倒下了!》突破了頌揚一個好人的慣常主題,從社會的宏觀視角展開思考:誰能想到一個戶籍科長的家庭要靠他的親屬們聯合起來『重點扶貧』,進而發出深情的正義的呼聲:『祖國啊,難道方增光不是你的好兒子嗎?難道不該讓他這樣的孩子生活得好一點嗎?可是為什麼他連看病的錢都沒有呢?錢究竟都到哪裡去了?』作者從這激情深化的線索順理成章地引出社會上種種腐敗現象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些散點集群資料使人物形象驟然昇華,作品意境陡然延伸。濃烈的情愫氛圍與新穎的藝術個性,為讀者提供了一次高點審美。
報告文學作為文學品種,除了遵循現實真實這一規定,擁有其它一切文學特權。王道生的優勢在於,既有記者的敏銳又有作家的素養,他的報告文學創作,可謂左右逢源。其文學功力得心應手地施展,為他的報告文學作品制造了感染萬千讀者的魅力。王道生的報告文學,不是新聞與文學的相加,也不是給新聞報道點綴一些文學色調,而是把新聞人物事件整體文學化。這種整體文學化,從采訪就開始了,既是新聞采訪,又是文學采訪,是文學的新聞采訪,是瑣細的采訪,是人性化的采訪,是非采訪式的采訪,既非居高臨下的垂詢,亦非一相情願的提問,而是去結識尊敬的朋友,去看望人生的知音,不遠千裡去認親,去關切,去促膝,去親近,去以心換心,取得可以信賴可以傾訴衷腸的『自己人』身份,從而發現長期隱埋的『金礦』及靈魂深處的寶藏。王道生為數眾多膾炙人口的報告文學作品作證,他不愧為采訪藝術家。
面對采訪的豐富收獲,王道生進入寫作構思,這是一個跨越『素材』平地,攀登『藝術』峰巒的過程,他深切的藝術感覺和強烈的情緒激動始終伴隨著構思過程,處於一種激奮不已的狀態,這時創作不再是某種任務和負擔,變成了他發自內心的欲望和追求,不寫出來或不完美地寫出來,他就坐臥不寧,寢食不安。於是他進入開掘、鑒別、研究、取捨、組合的思索中,以求設計出一種最佳的藝術表現架構,尋找一個最妙的切入點,這個構思過程往往是很艱苦的,坐也思,站也想,躺也思,夢也想,常常『山重水復疑無路』,難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王道生報告文學作品耐讀的情節波瀾,不是虛構創造的,而是得益於裁剪和組接的藝術功力;他構思的靈感不是來自想象翅膀的凌空,而是來自對真實存在開掘發現。在他看來,報告文學的嚴守真實,只是一種文學類別與他種文學類別的界定,而不是作家施展纔華的牢籠。王道生正是在『真實』的必然王國裡獲得了藝術創作的自由王國。
閱讀王道生的報告文學作品,讀者於親切自然、真實生動的共鳴中,只感到主人公的可敬可愛,可歌可泣,而對作者的藝術匠心毫無察覺,達到無技巧的境界。這種『無』恰恰是『有』,且非小有,而是大有,大到渾然天成不見技巧痕跡的程度,這無疑是作家藝術修養爐火純青的證明。
王道生的報告文學創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遵循魯迅的傳統,其『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赤誠和謙恭,與『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嚴正和潑辣相得益彰。他對人民愛得深深,他以自己的藝術抱負傳人民之情懷,道人民之心聲,揚人民之品格,立人民之典型,以一座座堂堂正正的人民美德之碑挑戰道德失范,挑戰金錢膜拜,挑戰腐敗風潮。盡管那些優良美好的主人公們經歷了或正在經歷著種種艱難困苦的跋涉,即使中途倒下,留給人們的仍然是堅定的信念和憧憬。王道生的報告文學始終宣告希望在人民,希望在人間,人間有正道。廣大人民群眾以極其熱烈的回應告訴自己的作家:人民需要真正的文學,真正的文學大有希望。王道生的功績在於,以人民的報告文學的藝術贏得人民的『最高獎賞』,從而強有力地維護了文學的尊嚴。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