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北辰區西堤頭鎮農業技術人員為農戶講解香港黃芹、香芹種植技術,為農戶增收提供保障。通訊員張愛國攝
日前,記者從本市農村經濟與區劃研究所獲悉:該所結題一項農業技術推廣問卷調查分析,調查地點為西青區、武清區、漢沽區、靜海縣,按照相關篩選條件發放調查問卷169份,覆蓋四區縣的169個農戶,回收有效問卷160份,調查樣本具有較強代表性。
農戶獲得科技傳播與普及的主要途徑是廣播電視
在調查『您了解農業技術的主要途徑是哪些』問題時,有33.1%的農戶認為是廣播電視和科技書刊;有28.2%的農戶認為是親戚朋友之間相互傳遞;有22.1%的農戶認為是基層農技站;農業科研院校、農業生產大戶和示范基地、種子、肥料、農藥公司或供銷社、當地科技宣傳(掛圖、明白紙)等其他僅佔16.6%。由此可以看出農戶了解農業技術的主要途徑是以廣播電視和科技書刊、親戚朋友之間相互傳遞和基層農技站為主。
農戶認為農技站很重要,但宣傳推廣不足
在調查『您認為基層農技站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問題時,有76.9%的農戶認為有必要;有15.6%的農戶認為沒必要;有7.5%的農戶認為不好說。可見在科技示范推廣中基層農技站的存在還是很重要的。
在調查『您認為當地的農業科技宣傳和推廣情況怎樣』問題時,有50.6%的農戶認為較少;有33.8%的農戶認為很不夠;有13.1%的農戶認為不曉得;有2.5%的農戶認為還可以、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農業科技宣傳和推廣不足現象,須引起高度重視。
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需采取有效方式
在調查『您家是否接受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相關服務』問題時,有62.5%的農戶回答沒有;有37.5%的農戶回答有。由此可以看出農戶接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相關服務還顯得不足,應采取有效的服務模式和方式,通過責任目標對農技人員包村(包戶)進行年度考核,使農技人員更多地接觸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農戶獲得新技術有效途徑是授課和培訓
在調查『您認為下列哪些途徑對獲得新技術有效』問題時,有69.4%的農戶回答是技術員面對面授課、參加技術班培訓;有57.5%的農戶回答是看電視;有40.6%的農戶回答是聽廣播;有38.1%的農戶回答是鄰居或親戚相互交流;有16.3%的農戶回答是讀書報;有11.9%的農戶回答是科技人員在當地辦的示范片;有10.6%的農戶分別回答是生產資料銷售公司或供銷社技術介紹和設立技術諮詢電話。這說明技術員面對面授課或參加技術班培訓對農戶獲得新技術最有效;依次為看電視、聽廣播、鄰居或親戚相互交流。也反映出農戶最樂於接受的技術服務方式是現場指導,因此大規模的組織和派遣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將成為今後科技推廣工作的重要途徑。
推廣農業技術近半數是農戶急需的
在調查『您認為基層農技部門提供的農業技術是否是您急需的』問題時,有48.8%的農戶回答是;有6.9%的農戶回答否;有41.9%的農戶回答不清楚或無所謂;有2.5%的農戶回答沒提供過。可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推廣技術接近一半是農戶急需的,僅一少部分農戶回答否,說明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提供的技術和農戶急需的技術基本是一致的,但是2/5的農戶回答不清楚或無所謂,說明基層農技推廣部門及人員還應加強對農民的接觸,在實踐中了解農戶急需什麼樣的技術,給農戶正確的指導。
農戶普遍認為采用新技術能增加收入
在調查『您感覺所采用的新技術能給您帶來可觀的收入嗎』問題時,有80.6%的農戶認為能;有13.8%的農戶認為甚微;有5.6%的農戶認為不能。可見在科技示范推廣中新技術的采用,能給農戶帶來可觀的收入。
本報記者何會文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