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社記者王宇)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市場規模和市場產品都有所增加,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債券市場在企業融資方面始終扮演著從屬地位,與中國經濟體量不相吻合,不利於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如何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實現債券市場的突破性發展,已經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問題。近日記者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獲悉,交易商協會正在醞釀多項制度建設,以期實現債市突圍。
企業債私募發行方式醞釀在即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時只采用公開發行的方式,隨著我國債券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這種發行方式的制約後果也逐步顯現。一是企業融資規模受淨資產約束;二是許多規模較小且主體信用評級較低的企業難以通過公開發行方式進行債務融資;三是信息披露要求較高,制約了信息披露受限型企業發行債券。
不過,這種狀況或將有所改善。據交易商協會有關人士介紹,協會正在研究推出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私募發行方式,進一步完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制度建設。
私募發行又被稱為定向或非公開發行,是面向特定投資者、以特定方式、按特定規范的證券發行。與公開發行不同,私募的投資者是機構投資者或成熟投資人,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私募債券發行所涉及的公開信息披露義務較少,綜合融資成本低於公開發行,更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私募發行制度解決了市場參與各方的現實需求,有利於改善金融市場結構,完善企業融資方式,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交易商協會相關人士介紹說,未來企業債市場將成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戰場,但私募發行方式的缺失,無疑將影響到企業投融資效率和債市的規模化發展,間接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建立與公開發行相呼應的私募發行體制,從根本上改變債券一級市場『一條腿發展』的現狀,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協會與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對這一制度安排做積極籌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