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家鄉漢沽河塘與港子甚多,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河魛、海鱠、港梭魚,是漢沽人最認可的『魚類三鮮』。
河魛魚適應咸淡兩合水的生長環境,鱗細白色如銀光閃爍,多細刺,肉質細膩,味道嫩香。一般長約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體形狹長扁平似刀。之所以叫纖板魛魚,是因為其形狀像纖夫使用的纖板一樣又寬又長。魛魚在海裡甩籽爆成羔魚,秋季進河。也有春暖花開後從海裡游弋進河的成魚,它們為搶喝甜水和覓食,順潮水而上。天津地區灘涂多為泥漿,浮游生物頗多,漲落潮時躲進河邊水草叢中。河魛魚不吃腐食,只吃在水草叢中生存的浮游生物,這也許就是魛魚鮮嫩無腥氣、雜味的原因。
魛魚吃飽喝足後就在草叢裡『養身』不動。打魚人支起兩丈多長,兩丈開口的大撈罾捕撈時,要在船上敲打響器,或用竹竿拍打水面,讓魛魚受驚,游出草叢,向深水方向游弋,向張開網口的撈罾游進。而風平浪靜的時候,纖板魛魚又是『浪裡飛刀』,斜棱著身子拼命在水裡嬉耍,來無影,去無蹤。春秋汛的魛魚肉最肥,每條都有三四兩重,烹調時不用放油。
鱠魚,側扁形體,銀白色,游弋速度快,又有『快魚』的稱呼。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香爽,是漢沽人食用魚中之優品。漢沽又叫鱠魚為『雞魚』。兒時過春節吃熬鱠魚,奶奶把兩側魚鰓的刺、連接腮的下刺、腦蓋骨的簪形刺等,都擇出來放在一旁。用魚鰓刺作翅膀、連接腮的下刺作尾巴,簪形刺當腿,組合在一起,插成單腿公雞,形神俱似,惟妙惟肖。奶奶說,這公雞就是秦檜,害了忠臣岳飛,人們不饒過他,秦檜被迫鑽進了雞腦袋。人們憎恨秦檜,殺雞時剁下腦袋,就投入海裡,被鱠魚吃掉。但秦檜仍頑固,屍骨不化,鱠魚無法消化,無奈把它『五骨分屍』,束在腦袋裡。
梭魚頭短,體態長嘴略扁,喜聚群游弋。梭魚的生存能力比較強,不論是在海水、河水中,都能生存,食水底泥中微生物,常用下頜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類和有機碎屑。水質不同,魚的形體有不同,味道更有差異。海水裡生長的梭魚,脊背藍黑顏色,肚子大,潮水的梭魚泥肚腸;淡水裡生長的梭魚,身體略細長,脊背淺藍顏色,體位有淡黃的模糊色,有泥土味道。
良好的環境對魚的品質影響巨大。漢沽有『?魚尾,梭魚頭,港裡的梭魚滿肚子油』的說法。港梭魚脊背?黑,短粗形體,肉質白嫩,入口有黏、綿的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魚刺鮮酥,『吃魚不吐刺』說的就是港梭魚。漢沽人評價梭魚『賊』、『鬼道』、『有智商』,是說梭魚一旦被罩入網中,會順著漁網轉圈,尋找破綻逃脫,游弋中會跳躍過障礙物。梭魚雖然有點小聰明,但也有致命之傷,就是太喜歡表現。赤日炎炎的酷暑,一般魚都在水中隨流而安,用腮輕呼吸,休閑靜置,唯梭魚浮著水面游弋,甚至橫衝直撞,忘乎所以,因此給了打魚人很多捕獲它們的機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