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該制度自今年3月實行至今,社區公共服務站各工作崗位上主動發現各類問題300多個,化解矛盾糾紛100餘件,實際解決率達到100%,較好地發揮了社區公共服務站工作人員參與社區管理工作的能動效應。
逐級包乾責任到人南星街道特別設置了發現機制的兩級責任人,其中社區公共服務站工作人員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從各自工作崗位內容出發,形成社區治安、環境衛生、計生服務等七大類服務項,明確各崗位的『發現巡查內容』。社區公共服務站站長作為二級責任人,對社區工作者發現的各類問題,負有協調、溝通責任。
饅頭山社區是一個綜合性老舊居民小區,社區所轄宋城路、梵天寺路、鳳凰山腳路一帶有多棵大樹因生長旺盛,但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些樹木屬於『三不管』地段,無人修剪。前些天,正逢暴雨來襲,宋城路少年軍校旁的一個近百年香樟樹,樹枝多處被風刮倒折斷,『耷拉』在高壓電線上,為過往行人的安全造成了隱患。身為社區環境衛生委員的戴金娟按照慣例,每天都會對社區內的環境情況進行巡查,而當其一早發現這『突發性』狀況後,立即將情況上報給社區公共服務站站長,商量解決辦法。但由於所處的地域特殊,社區當即通過聯系相關部門,當天就組織召開了協調會,並以此為契機,將饅頭山一帶關於樹木修剪的『歷史遺留問題』共同進行處理。
創新載體提高效率南星街道將『社區聯席會議』和『發現機制情況匯報單』作為社區管理工作的新載體,通過讓居民參與、了解解決問題全過程,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做到及時掌握、真實放映,有效解決。『社區聯席會議』由社區公共服務站負責每月定期召開,服務站站長、全體工作人員及居民代表到會,居民們通過這一有效平臺了解和掌握社區當前和今後的工作重點,並一同對每月社區管理中的『發現問題』進行交流、反饋,提出可行性方案,成為居民參與議事、表達訴求的重要途徑。而『發現機制情況匯報單』是社區公共服務站成員自上而下的調查記錄,及時幫助居民群眾排懮解難,解決實際難題。
張愛仙大媽是白塔嶺社區的居民,她也是該社區聯席會議的『常客』。作為居民代表,她會定期來參會,聽取公共服務站的相關工作匯報,並從居民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張大媽感慨萬分的告訴我們『社區這個發現機制再加上聯系會議,真的讓我們切切實實的體會到居民當家作主,參與自己家園建設的快樂!』白塔嶺社區是一個拆遷在即的社區,因部分小區已開始動工拆遷,但仍有小部分居民需等待拆遷,這一特殊情況下,居民們生活中涉及的市政硬件設施配套總會與拆遷工作發生些衝突,如因拆遷導致污水管破裂、堵塞、自來水供應不暢等問題,這也讓居民們對拆遷單位頗有微詞。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通過邀請拆遷單位、施工方、居民代表等參加社區聯席會議,讓雙方以『面對面』交流,以更為直觀的方式,解決『公共性』問題,讓居民正常生活與拆遷工作合理協調,做到『兩不誤』。
健全制度匯聚民心為確保『發現機制』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實,南星街道緊密圍繞『辦實事、解民懮』,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使其成為解決民生問題的有效途徑。在整個『發現機制』工作交辦中,以建立實施社區公共服務站責任制、人大監督制、意見反饋制三項制度,三者間以其層層遞進、相互緊密聯系,使辦事過程更為透明化、公開化辦事。『人大監督制』不僅較好的發揮了人大南星街道工委的監督、督導職能,更是全程參與到『發現機制』工作中來,對問題的解決開展過程、解決情況進行全方位跟蹤了解,以提高辦事效率。而『意見反饋制』更是對『發現問題』解決完成後的後續跟蹤服務,社區黨委進一步跟進,對問題涉及的群眾開展回訪工作,了解居民的意見、建議,以求從紮紮實實的工作中提高居民滿意度,做好為民服務工作。
家住復興南苑的殘疾人小鄭是一名年僅6歲患有聽力殘疾的小朋友,其父親由於身患癌癥,對生活幾乎絕望,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早日讓兒子做上人工耳蝸。但由於家境貧困,加之小鄭個人的特殊情況不符合殘疾人小康工程要求,做人工耳蝸手術的進度一再被拖延,這也使其父親產生了不少抵觸情緒。社區綜治委員及殘疾人專職委員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上門展開調查,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為了徹底化解鄭一敏一家的心病,社區公共服務站展開了『連鎖式』服務。一方面與街道殘聯進行溝通、匯報,並通過聯系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同時,社區工作者們主動找到鄭一敏的父親,了解孩子的病情,並開導處於病痛折磨中的他要樂觀面對眼前的困難。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上門、溝通交流中,逐漸轉變了他的思想。最終,在多方協調努力下,鄭一敏將於近期到醫院接受免費人工耳蝸手術。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