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崇文、宣武所在的南城是北京文化肇始之地,『崇文區』、『宣武區』的稱謂則始於上世紀50年代,崇文、宣武的歷史要比這兩個行政名稱長遠得多。實事求是地說,此次『四區變兩區』只涉及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並沒有打破北京原有的歷史文化脈絡,更與破壞歷史文化扯不上關系。某些人武斷地將行政區劃名稱與當地的歷史文化意義簡單等同起來,片面地將調整行政區劃與保護歷史文化衝突對立起來,要麼是根本不懂或者不了解北京的行政區域演變和歷史文化演進過程,要麼就是故意以一些偏頗的言辭來嘩眾取寵。實際上,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與舊城保護區基本重合的前提下,舊城保護任務由四個區承擔,往往受制於各區自身制定的發展規劃,行政區之間規劃建設的重點各異、力度不同、政策也不統一,甚至有重復建設、業態雷同等現象,在當前發展形勢下,這種區劃分割不利於歷史文化名城的統一建設、管理和整體保護。近些年社會各方面也常常從這一角度出發,建議核心區行政區劃適時合並調整。
可以說,經過此次區劃調整,雖然『崇文區』、『宣武區』的行政建制撤銷了,但『崇文』、『宣武』不會成為歷史,其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遺產並沒有消失,新的東城區、西城區保護歷史文化的責任反而更加重大了。通過使行政區劃與城市區域功能進一步協調,完全可以實現在更高層次上對核心區歷史文化資源進行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在更大范圍內對舊城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從而改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核心區真正走上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重點的科學發展道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四區變兩區』無疑為提高古都風貌保護水平、推動北京歷史文化永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基於豐厚歷史積淀、文化遺產之上的古都風貌,是首都北京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北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首都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取決於如何凸顯歷史文化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取決於如何夯實文化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對此,我們當頭腦清醒,再接再厲。
首頁 下一頁 尾頁共3 頁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