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存在了52年的天津師范大學八裡臺校區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將變成所有師大學子的永恆回憶。昨日,放假前最後一天,學生、老師、職工……曾在這裡創造回憶的人們搬離了師大八裡臺校區,圖書館、校醫院等設施也陸續被搬遷到了西青主校區,正式宣告師大八裡臺校區成為歷史。
人去樓空 板書未及擦掉
昨天下午5點半左右,經過一天的搬遷,師大八裡臺校區空蕩蕩,非常寂靜,第一和第二教學樓都已基本結束了搬遷工作。第二教學樓外,古色古香的側門上滿是劃痕,門框上用粉筆字寫著『第二教學樓』,玻璃窗上甚至還貼著『鴻運搬家』『平安搬家』等小廣告。但是,這個側門已經用鐵鎖鎖住,整棟教學樓也沒有窗戶亮著燈。從窗戶看進去,教室裡的桌椅都還在,有些教室黑板上還留著沒擦掉的板書。
期刊出版中心的辦公樓還有部分房間亮著燈,顯然還沒有結束搬遷工作。辦公樓外,四五個工作人員正在搬運;一樓的大廳正中,幾個紙箱摞在一起,旁邊還有工作人員剛搬出來的電扇、飲水機和水桶。學校的食堂雖然還有燈光亮著,但大門已經上了鎖,門外的玻璃窗上貼著通知,向師生通告食堂於7月10日正式停止營業。
最後一站 200萬冊圖書
在八裡臺師大的圖書館外,一輛搬家車停在正門門口,車廂的後蓋朝大門打開,裡面已經裝了幾個大箱子。走進圖書館,大廳的地上散著許多紙張和成摞打包好的書,幾名圖書館職工正在指揮工人們搬運。
右側值班室的門敞開著,過了值班室就是書庫,書庫門口的牆上貼著『書庫請勿帶包,入內請外存包』的提示條,鐵制的大門向裡打開著,雖然原有的書架並沒拆掉,但百餘平方米大的書庫卻顯得異常空曠。書庫內只開了兩排燈管照明,向裡看去,一片黑暗。而且,書架上一本書也沒有,地上到處是廢紙、牛皮紙袋和塑料繩,書庫一側的櫃子上還放著厚厚一摞檔案袋。『圖書館應該是最後一個搬完的了,畢竟藏書比較多,搬遷的工作量也比較大。』據工作人員介紹,天津師大藏書273萬冊,而八裡臺校區圖書館就佔了200多萬冊。『等這批書搬完後,師大的圖書館纔真正完整了。』
退休老院長的『八裡臺』情結
顧炳鴻,曾任師范大學實驗中心主任、化學系書記、化學與生態工程學院院長、津沽學院副院長等職。67歲的顧院長在去年退休,離開了他奮斗了40年的崗位,愛校如愛家的他仍然做津沽學院教學督導的工作,盡自己的力量。
『天津師范大學是我家。』這是顧院長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在師范大學50周年校慶時,他感慨萬千寫下的一篇文章的題目。顧院長說:『畢業後,就走進師大的門,一直呆了40年,工作時間最長的還是在八裡臺校區。』顧院長回憶,『八裡臺校區的每間教室,都有我站在講臺上的身影,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我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在哪。』
回憶師大八裡臺校區的歷史,顧院長感慨,她的變遷也是師大教育資源整合的寫照。『1999年,師范大學、天津教育學院、師范大學專科學院合並到一起,當時校區很分散,一共有6個,最遠的在楊村,一個學校一個保衛處,資源非常浪費,但也是無奈之舉,有些老師東跑一個校區,西去一個校區,整天奔波著上課,體力消耗極大。2003年,師范大學有了新的校址,就是現在的西青主校區,這幾年主校區步步優化,漸漸重用,八裡臺校區逐漸成為了後備力量,變成了自考生、夜大生、研究生和社會人士的培訓基地。』
師大搬家,顧院長非常不捨。『趁著沒搬完,我和一家人回去看了看。』他說,『畢竟是奮斗了一輩子的地方,我的兩個孩子就出生在八裡臺校區的「春光樓」裡,他們的童年也是在師大度過的。』40年的工作經歷,40年的師大生活,顧院長說,八裡臺校區系著每位師大人的根,對她的情感,並不因別離而褪減。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