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在今年6月13日——中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之際,出席『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頒獎典禮並發表講話。他指出,保護文化遺產絕不僅僅是各級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專利,只有廣大民眾真心地、持久地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纔能得到最可靠的保障。他對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作出高度評價,認為志願者和社會人士顯示了『不可低估,無可替代』的力量。
回顧近年來我國城市遺產保護的歷程,事實正是如此。各地公眾參與保護取得的實績已經表明,通過公眾參與、專家諮詢、輿論監督,和政府決策形成良性、有序的互動,完全可以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
公眾參與的力量這些年古城保護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廣泛的公眾參與,都凝結著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在北京、南京、福州、天津、哈爾濱、武漢、常州、定海等城市,從專家學者到志願者,從記者到普通市民,在古城命運的歷史關頭,許多人懷著對鄉土的熱愛,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一次又一次地沿著梁思成先生、朱偰先生的足跡,以實際行動捍衛古城應有的尊嚴。從2007年的北京東四八條保護到2009年的梁思成故居保護、南京老城南保護、天津五大道保護,幾次文化保衛戰的成功,顯示出日益崛起的公眾參與的巨大力量,其中的豐富經驗值得關注。
一是當地民眾和志願者積極努力。在很多歷史街區的保護中,既有當地居民團結一心,守護家園的努力,也有許多市民拍攝記錄,並通過市長信箱、BBS、博客等方式表達善待古城的期盼。日益活躍的文保志願者和民間組織,在推動北京、南京、天津、哈爾濱、武漢等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的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