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都害怕子女『跌倒在起跑線上』,不過,與這種對起跑線的擔懮相比,更令家長們無法接受的,恐怕還是『跌倒在衝刺線上』——就在多數考生還擠在『獨木橋』上激烈拼殺之際,少數『神通廣大』的考生早已語笑嫣然地『一騎絕塵』。
隨著高考加分『膿包』被挑破,淌出的『膿水』越來越多,『潰爛面積』之大似乎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僅以浙江為例,近來就屢屢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先是浙江省體育項目高考加分的1000多人名單中,因參加『三模三電』項目獲得加分的人數佔三分之二,由此引起質疑;接著有人指出,同樣的問題早在去年就曾引起爭議,並經相關部門規范;時隔不久有人披露,紹興有一支足球隊,『連在足球場上跑一圈都成問題』的他們,卻能每人獲得20分的高考體育加分;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浙江高考體育加分中,有600多名考生的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根本沒有在體育部門經過公示環節。
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許恰如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翟曉翔所言,浙江的高考加分項目『從最初僅有的乒乓球、田徑等5項加分,擴展至現在已有1000多項加分賽事,甚至有部門越權審批國家二級運動員』。如此龐大的數字,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千餘項高考加分的公平何在?當體育局也在因此嘆息『有一些賽事我們沒有辦法管理』的時候,不知道教育部門如何從這浩如煙海的項目中去偽存真、選拔人纔?
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強調『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然而,在高考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考場中,卻越來越多地充斥著權貴們的身影,公平競爭的游戲規則也日漸淪落為一種赤裸裸的『拼爹游戲』。飽受詬病的高考加分亂象,無論你以怎樣迅捷的速度做出反應,對方總能以更加敏捷的身手從別處冒出頭來。
從孩子踏上起跑線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格外擔懮自己的子女會慢人家一拍。但從分班、擇校等爭搶教育資源的戰斗中一路走來,哪一次不是佔據強勢社會地位者的子女領先一步?尤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強者對弱者的擠兌,從對教育資源的爭搶,越來越多地變為更乾脆直接的手段乾預。如果讓父輩的強弱標簽變成了代際傳遞的時候,如何叫孩子們能和睦相處?這大概正是溫家寶總理強調『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之要義所在。(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