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者陳女士:我的孩子是初中生,在放暑假期間,他對網絡表現出很強的興趣。作為家長,我們對他非常擔心。請問有什麼好的辦法使他遠離網絡嗎?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記者對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孫凌主任進行了采訪。
『網癮』具體表現
孫主任介紹,人們所說的『網癮』,心理醫學上更習慣將之稱為『網絡過度使用』,當事者的表現為上網時間不能控制,對網絡有明顯的依賴性,強制其離開網絡會出現脾氣暴躁、失眠等反應,重新接觸網絡後上述癥狀會消失。經常上網不能自制的青少年日常作息是無規律且沒有節制的,生理調節系統紊亂,從而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變化產生極大的恐慌,無所適從。但如果孩子對網絡的使用還能有所節制,時間控制得當,且未表現出明顯的依賴癥狀,則不能稱之為『網癮』,家長也無須對網絡『談虎色變』。
『網癮』各種成因
關於青少年『網絡過度使用』的原因,孫主任表示,臨床上發現大部分出現『網絡過度使用』的青少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問題及人際交往挫折,如經常遭受家長批評、家長過度保護、家庭暴力、父母關系緊張或單親家庭、缺乏伙伴支持,導致這些青少年在網絡上建立虛擬人際圈並尋找成就感、宣泄渠道以及溝通上的安慰。
一味說教不妥
當孩子有對網絡強烈興趣的苗頭時,家長還可以通過引導,將網絡的使用控制在不損害自己的健康、不影響自己的學習范圍內。一旦孩子已明顯沈溺於網絡不能自拔,對網絡有強烈的依賴,過度使用以致影響身心健康,此時多是需要專業機構介入的。家長不宜以說教方式去阻止其上網行為,因為這樣的青少年大多存在嚴重的情緒問題,家長的說教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激發其煩躁情緒。
對於有沈溺網絡苗頭的青少年,家長往往會有恐慌感,甚至嚴重的危機感。家長們很擔懮,並對網絡產生了恐懼,想盡辦法要把孩子與網絡隔離。此時,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心態,有時家長的『談虎色變』、防范過度的態度,反而會強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如自己先平靜下來,平和、中立而積極的疏導,可使孩子健康地看待和使用網絡。
有效方法共享
對於引導孩子健康使用網絡,孫主任介紹了幾種已為部分家長使用並取得效果的方法。
首先,足夠的情感支持可以給孩子自律的力量,與雙親的互信關系,可以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意見,讓自己合理使用網絡。這需要父母積極且能到位地關心孩子的身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而不是平時不關心,出現問題後帶著情緒去管教。
其次,父母有責任啟發和引導孩子去發現現實生活的樂趣。父母應多抽出時間來,陪伴或鼓勵孩子去參加體育、娛樂活動,比如陪孩子下棋、打球、郊游。幫助其投入健康的伙伴關系,則是更為有效的途徑。
另外,家長拉孩子出『游戲圈』,不如自己進入孩子的『游戲圈』。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游戲,共同快樂,這樣則變向地與孩子形成了溝通關系,讓孩子增進對家長的信任,建立有效的溝通。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