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8月11日,第一屆北京青年相聲節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劉蘭芳、李金斗、常寶華等眾多相聲曲藝界藝術家出席。北京曲協代理秘書長田靜作為代表宣讀了『反三俗倡議書』。 |
中共中央外宣辦於8月19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等介紹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孫志軍在回答媒體提問時稱,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現象有四個成因。他強調,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強調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絕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社會責任,有損社會效益。
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前一個時期在內地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低級庸俗的圖書和電視節目,有一些聲音說這些低級庸俗的圖書和電視節目出現是由於文化體制改革造成的,請問各位部長有何評論和看法?
對此,孫志軍表示,確實社會各方面都很關注這個問題。文化精品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文化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文化體制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多出文化精品、多出人纔、多出效益,進而使文化能夠真正發揮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這個問題上,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強調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絕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社會責任,有損社會效益。
他指出:在改革的發展實踐中,總體情況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確實有個別企業,包括媒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出現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現象,其原因,我們感覺:一是為經濟利益的驅動,二是法制不夠健全,三是管理不夠到位,四是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影響,對此,我們在改革過程當中需要予以重視和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孫志軍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票房、收視率、發行量應該是文化產品接受市場檢驗的重要指標,我們應當重視,但絕不能為了單純追求票房、收視率和發行量,而忽視藝術品位、放棄社會責任、突破道德底線、有損民族情感。所有的文化單位,無論是事業還是企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應該成為先進文化宣傳的陣地,自覺地、堅決地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現象,絕不給腐蝕人們心靈、敗壞社會風氣的文化垃圾提供傳播的渠道。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將進一步認真研究,采取相應的措施,切實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文化企業。我們也真誠地希望社會各界,包括新聞媒體和我們一道自覺地抵制『三俗』,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