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網南寧8月20日電題:廣西農村『留守兒童』暑假進城與父母團聚
作者:馬雁廖艷明
『我暑假不想留在堂哥家,那裡沒有爸爸。』剛滿14歲的小宇每當被問起為何暑假不留在老家的堂哥家,而要趕來南寧和打工的爸爸擠一張床,每天幫爸爸煮飯洗衣時,他總回答說『那裡沒有爸爸』。暑假一開始,小宇等不及學校公布全年級成績排名,就獨自一人坐車幾十公裡來到南寧和爸爸共度暑期。
在中國,大量農村青壯年每年奔赴發達地區打工賺錢,由此造就了眾多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於是,每逢假期尤其是長假,思親心切的家長都迫不及待地將年幼兒女接到城市生活,亦不乏像小宇這樣的『留守兒童』獨自來到城市與務工父母共同生活,即便居住空間及環境遠不如農村。
小宇的爸爸老盧在南寧市郊為一戶花農打工,一個人負責方圓十畝地的各種花草的栽培,老盧住的房子就是臨時搭建在這十畝地之中的水泥房。去年,老盧的妻子在南寧一家木材廠打工,因工傷搶救無效去世。如今老盧一個人居住在這間簡陋的水泥房裡,平日,寂寞的老盧在這裡一個人勞作一個人做飯一個人睡覺。然而,這個暑假卻讓他格外舒心——兒子一放暑假就從上林縣來到南寧來陪自己。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每天我做工回來,小宇就已經做好飯菜等著我了。』
就讀上林縣初二的小宇說,雖然住宿簡陋,但能和爸爸在一起很開心。他告訴記者:『我們班有好幾個好朋友的父母也都在外面打工,有的去了廣東也有些到南寧,他們暑假都進城來找爸爸媽媽了。』
比小宇更小的河池市都安縣小學二年級的阿濤,也在假期來到在南寧務工的爸爸媽媽『家』。8月12日阿濤過了他的八歲生日,這是他和父母一起過的為數不多的生日。阿濤三個月大時,父母就外出廣東打工了,8年來阿濤都跟著堂爺爺生活,平均每年和父母見面不到三次。
阿濤的母親小李說:『我們一家三口一起擠在一間屋子裡住,每天看上幾眼兒子,心裡就十分安心踏實。他還很會哄人的,每次我們做工回來,他都會說幾句好聽話逗你開心,有時看見兒子對自己笑一下,就感覺什麼勞累苦惱都忘記了,感覺為他做什麼都值了』。
小李一直擔心的是,因為孩子從小不在自己身邊,孩子會和自己產生距離。
在南寧北湖路一帶的民房,記者了解到像阿濤一樣從鄉下來和父母團聚的孩子為數不少,也有孩子進城和父母相處一段時間後難捨難分,直接在城裡讀書順便幫父母做家務——盡管讀書費用遠高於農村。而更多的孩子是暑假結束後,他們繼續回到農村做回自己的『留守兒童』,所以,這些孩子格外珍惜和父母相處的這兩個月。
廣西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小文認為,孩子進城過假期是一種比較好的社會現象。他認為,暑期長假,孩子無學校管理,一些農村留守孩子的安全、健康和快樂很難得到保障。而且,留守兒童從鄉下進城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增長見識。此外,留守兒童進城和打工父母共同生活,能親身體驗感受父母的艱辛勞苦,利於培養親情。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