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報19日滿洲裡專電【特派記者於春灃】據《滿洲裡站志》記載,當年津商『趕大營』,走北線的『大營客』乘火車到滿洲裡出境繞行西伯利亞抵達新疆,須乘坐聖彼得堡——滿洲裡——海參崴大急行(旅客快車),每周只運行一次。盡管當年走北線趕大營的商人算是『財大氣粗』,但北線的趕大營之路並不舒坦,除去火車像悶罐,『夏熱冬冷』外,當時的中東鐵路客車為蠟燭照明,直到1915年纔采用電燈照明。
然而,艱難的『趕大營』之路無法阻擋天津商人創業的熱情,當年的大營客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據記載,1928年,滿洲裡火車站的乘車人數由1926年的12345人增至31171人,其中不少人是當年闖蕩新疆的『大營客』。
時至今日,在滿洲裡隨處可以見到天津、天津人的影子。1969年,幾百名知青來到滿洲裡下鄉,其中不少人留在了滿洲裡。滿洲裡老年大學校長,今年59歲的天津知青於強,提起留在滿洲裡的當年知青如數家珍:政府機關的李玉和、做服裝生意的薄官華、做老師的宋連發、當警察的張時芮,他們在各個崗位為滿洲裡的建設發揮著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中俄邊境口岸開放,天津人再次背起包裹,乘坐上通往滿洲裡的火車,走向俄羅斯,開始新的『趕大營』。『當時我在滿洲裡火車站工作,那時幾乎每天都有背著包裹的天津人坐火車到俄羅斯做買賣。出境的時候,他們帶去的是水果蔬菜,入境時,他們包裡背回來的是俄羅斯的手表和望遠鏡。』老鐵路夏振興告訴記者。據介紹,由於天津人的口音滿洲裡人聽得懂,做買賣又厚道,很快受到這裡人的歡迎,也給當地人帶來了天津的飲食和文化。時至今日,滿洲裡街頭有不少打著『天津麻花』、『天津包子』字號做買賣的。
2002年,天津人劉連福成為滿洲裡市第一個外地房地產開發商,蓋起了滿洲裡的第一所商品房盛基公寓。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