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正當中國在世界舞臺上不斷蓬勃發展並獲得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力時,人們對中國青年的興趣與日俱增。他們正在中國本土進行著越來越多的消費,並且終有一日將成為中國工業與經濟發展的主宰。
由於年輕人如此之重要,中國媒體和外國媒體都在試圖讓人們了解這一群體,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可期待之處。然而很多媒體都在這個過程中抓不到要點,使得中國青年的形象與實際出席偏差。如果下一次你在閱讀一篇關於中國青年的報道,最好能牢記以下幾點:
首先,媒體所報道的那些富裕青年並非多數。中國那些大把花錢買豪車的青年的確存在,但他們僅僅是極少的一部分。盡管多數中國年輕人都有過富裕的生活,但所謂『富裕』對每個人而言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只要有很多套衣服就是富裕,有人認為能自己買一部手機就是富裕。當媒體聲稱中國青年擁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時,不應該將這件事與那些家有萬金揮霍無度的形象聯接起來。
其次,多數中國青年的生活狀況還算快樂——至少沒有什麼不滿。有些媒體喜歡專注於那些仇恨社會從而制造恐慌的頑劣分子,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這樣的事纔能稱為『新聞』。然而事實上多數中國青年並非如此,他們不會有讓別人感受痛苦的欲望。我們做的調查顯示,多數中國年輕人對生活並沒有太多的抱怨,他們扮演著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並接受正在行走的道路。很多青年雖然擁有煩惱,但總的來說態度並不消極。這樣的並不過激也不會常常發泄不滿的『大多數人』,自然很少會有媒體問津。
再次,絕大部分中國青年並不叛逆。盡管他們常常受到挫折,並且和父母、老師及老一代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將叛逆付諸行動。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家庭責任的觀念可以說是根植於心,他們受挫後的行動也很少會直接指向家人、父母或是權力階層。外國媒體很喜歡將中國青年的形象描繪得十分叛逆,這是由於他們直接用西方人的視角解讀中國人的故事,但這樣做自然會滋生人們的誤讀。
最重要的是,『所有中國年輕人』這個短語本身就存在問題,將中國的年輕一代捆綁成一個集合體來加以描述並不符合現實。當然相應地,不會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得到每一個中國青年的支持。在這個張揚個性的時代中,中國的年輕人擁有很強的個體意識。當我們問起那些北京奧運志願者或是世博會志願者們為何要進行志願服務時,多數人的答復都是『我認為通過這一經歷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能力』。中國的年輕人正在越發擁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會自主地去進行一個行為,而不是受人指使或是隨波逐流。媒體常常用一個人的故事來代表全體青年的想法,這樣做或許效果還不錯,但與事實卻相去甚遠。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