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新疆伊吾縣,矗立著一座聞名當地的軍功馬塑像,更流傳著一個關於『英雄馬』的動人故事。
1950年3月29日,國民黨特務勾結國民黨伊吾縣縣長艾拜都拉,趁我軍立足未穩,以7倍於我的兵力發動突襲,佔據伊吾城四周高山,燃起了叛亂戰火。駐守在伊吾城的我人民解放軍當即反擊,不到1小時就奪回了北山主峰碉堡。北山主峰山勢陡峭,道路崎嶇。叛匪對北山碉堡實施著嚴密的火力封鎖,碉堡中我軍的補給完全中斷,水的供給最為緊迫。
山下的2連決定由戰士吳小牛帶上一匹身經百戰、馳騁疆場6000多公裡的棗騮馬去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當日黃昏時分,吳小牛牽著馱負兩大桶水的棗騮馬出發了。途經開闊地帶時,他就拉馬快跑,在隱蔽地帶稍事休息後,再往山上爬。棗騮馬很通人性,當叛匪開火襲擊時,它就隨吳小牛就地臥倒;當北山右側主峰戰士們開火壓制敵人火力時,吳小牛輕輕拍一下棗騮馬,如同聽到命令的它便冒著槍林彈雨,以最快的速度衝上主峰。將水送達後,棗騮馬渾身上下熱汗直流,喘著粗氣,戰士們親切地給它擦汗時,它就搖搖耳朵,表示『謝意』。
勝利完成了首次任務後,棗騮馬就單獨執行任務了。每天傍晚,吳小牛將兩只大木桶放上馬背,有時還會捆上彈藥、糧食、信件等,而後將它拉到路口,指指北山主峰。棗騮馬仿佛知道自己在執行特殊而艱巨的任務,它背馱大木桶獨自沿後山的小路下去,混入山下的馬群,然後又悄悄繞到小河邊為木桶裝水。令人稱奇的是:這匹訓練有素的軍馬在負桶取水時竟懂得跪臥水中將兩只木桶灌滿,再起身悄悄地繞回山坡,向北山主峰奔去。途中,它像一名富有戰斗經驗的老戰士,時而臥下隱蔽,時而躍起疾馳,靈活地穿越叛匪的一道道嚴密封鎖線。當它感到最危險的時候,便發出『?兒?兒』的嘶鳴,要求戰士給予火力掩護,直到將水和物資安全送到北山主峰碉堡。
長達40天的『伊吾保衛戰』,勇敢的棗騮馬將生命安危置之度外,連續40次沈著機智地完成了危險艱巨的送水、送糧、送彈藥重任,為戰斗的最後勝利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戰斗結束後,棗騮軍馬的故事傳遍全國,彭德懷元帥專程發來慰問電。同時,它還被軍委批准榮立三等功,並作出『不作退役處理』的決定。1967年11月,這匹軍功馬老死於伊吾,戰士們為它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將它厚葬於北山主峰下。1988年5月,伊吾縣人民政府在縣城西圓盤山上建起了大理石軍功馬塑像,並立『軍功馬紀念碑』以志紀念。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