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場歷時兩個多月的營救活動最終以33名被困礦工全部脫險告終,智利舉國陷入一片歡騰。但究竟什麼纔是最重要的?是慶祝,還是警醒?『這個國家需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第二名昇井礦工馬裡奧·塞普爾韋達重返地面後如是感慨。從中不難聽出,『改變』,纔是這些礦工的真正心聲。智利總統塞瓦斯蒂安·皮涅拉14日表態說,將追究礦難相關責任,整頓生產行業,確保勞工安全。
神秘『33』無處不在
數字『33』貫穿整個事件。首先,33名礦工受困;其次,救援人員耗時33天打通直徑66厘米的救援通道,而66是33的倍數。
昇井行動原先預期10月13日開始,加上2010年的『10』,總和又是33。
礦工第一次告訴地面人員所有人活著時,紙條上所有字母、數字和空格之和也是33。
礦工達裡奧·塞哥維亞的姐姐說:『33無處不在,全都吻合。這是一個奇跡。』
-慶祝
智利舉國歡慶
隨著最後一名被困礦工昇井,33只繪著智利國旗圖案的氣球13日在智利聖何塞銅礦上空昇起,標志著33名在井下堅守近70天的礦工全部脫險。人們沈浸在歡慶礦工們創造生命奇跡的喜悅中。
這個南美洲國家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人們聚在一起,揮舞著國旗,唱著國歌,高喊著向礦工致敬的口號,高呼『智利萬歲』。汽車鳴笛聲、『喔喔祖拉』聲、教堂鍾聲交織在一起。
聖何塞銅礦位於距離首都聖地亞哥以北800公裡的科皮亞波市附近。大約3000名市民聚集在市中心廣場上,一同觀看大屏幕直播礦工昇井過程。瑪麗亞·古斯曼現年45歲。她含著眼淚說:『這些礦工是我們的英雄。』
-反思
追究責任懲罰相關人員
智利總統皮涅拉14日說,智利政府和司法部門將追究事故責任,對相關人員進行懲罰。
皮涅拉說,雖然礦難救援行動取得成功,所有被困礦工都安全獲救,但事故責任人不能因此免責。他強調,這次礦難事故對智利政府和民眾來說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智利政府很快將就勞工安全問題出臺新措施,要求礦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農業和漁業等產業部門創造安全良好的環境,確保勞工人身安全。所有安全措施無法達標的企業將進行停業整頓。
皮涅拉表示,此次聖何塞銅礦救援行動費用在1000萬至2000萬美元之間,智利政府和國家銅業公司承擔三分之二,其餘來自各方捐贈。
『這些礦工不應被叫做英雄,他們是受害者,』智利礦業聯合會會長內斯托爾·霍爾克拉說,『所有礦工脫險後,我們打算盡全力追究有關方的責任。』
智利基督教人文大學專家穆尼奧茲說,其實多名專家早在1992年就預見聖何塞銅礦可能發生礦難,當時專家們均認為,該礦區地質結構復雜,開采難度巨大。
政策體系有待清晰完善
來自智利公共關系學院的柯爾絲滕·塞赫布魯克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智利政府在這次救援中體現的責任和努力得到世界的認可,但發生如此重大的工礦事故也讓政府形象受損。
塞赫布魯克教授認為,這場礦難是政府和礦企安全意識缺失造成的。『在發達國家,(出現這類礦難)礦主將被投進監獄』。
智利中央大學勞資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瑪麗亞·埃斯特爾·費雷斯認為,在勞工安全健康方面,智利迄今沒有一套清晰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或體系。『看看農業、漁業、建築業等行業的狀況,就知道這個國家並沒有把改善勞工環境作為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戰略目標』。
在她看來,除了提高生產安全標准,工作時間過長、休息不足、工資待遇偏低、非正規就業率高企等,都是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智利銅業礦業研究中心在聖何塞礦難發生後曾表示,智利工礦企業缺乏自我監管阻礙了該國礦業體制的完善,該中心呼吁智利的工礦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對工人的保護,確立更嚴格的生產標准。該中心還認為,國有礦產公司需要更多地為這一領域的中小型企業做出表率。
智利礦業部長戈爾沃內也表示,接下來政府將會考慮修改目前已有的安全保護准則,確保所有的礦區均以恰當的方式、合適的強度進行開采,杜絕再次出現重大礦山事故。
安全事故不斷教訓沈重
國際勞工組織總乾事胡安·索馬維亞13日發表聲明,祝賀33名受困礦工安全脫險。但聲明同時提醒,應謹記礦難背後暴露的安全缺失。
『作為國際勞工組織總乾事和一名智利人,我與世界民眾分享礦工脫險後的喜悅,』索馬維亞說,『但我們不應忘記這場礦難是如何發生的,一群礦工因安全措施不足被困井下。』
索馬維亞認為,世界各國仍需為改善采礦業等危險行業的生產環境而努力。
『智利向33名礦工的勇敢和全世界的關注表達敬意的方式,就是成為勞工安全健康方面的領先者。』索馬維亞說。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全球采礦業從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不過1%,但礦難死亡人數卻佔所有工傷事故死亡人數的8%。
作為世界最大銅生產國,礦山開采的巨大利益讓一些開礦企業無視地理條件限制等因素,鋌而走險開采礦山。據智利保險行業互助會提供的數據,近5年來,智利境內已發生23起嚴重礦難。智利去年曾發生近20萬起工傷事故,致使443人死亡。
-講述
看到鑽頭難掩擁抱衝動
3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後,最後一名獲救的礦工領班路易斯·烏爾蘇亞14日講述了礦工們在事故發生後以及被困井下初期的生活。
烏爾蘇亞說,8月5日的事故發生後,由於礦道內滿是塵土,礦工們直到事故發生兩三個小時後纔清楚當時面臨的狀況。當時礦工們試圖走出礦道進行自救,但均以失敗告終。雖然緊張焦慮的情緒讓礦工們采取了並非最佳選擇的行動,但大家仍然保持秩序,避免了在自救過程中發生傷亡。
烏爾蘇亞說,最初礦工們認為幾天內就可以獲救,他們也確信救援人員正在地面上進行挖掘和救援,但五天後,受困的礦工們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們想象的嚴峻。當時庇護所內的食物並不多,為了盡可能堅持更長時間,礦工們對食物進行嚴格管理,平均兩天纔進食一次。
盡管形勢嚴峻,礦工們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仍然堅信能夠獲救。烏爾蘇亞說,雖然自己有時也會突然情緒低落,但仍然不停地給礦工們打氣,向他們解釋當時的情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
在地下被困17天後,8月22日凌晨6時,救援人員的鑽頭終於進入了庇護所。烏爾蘇亞說,當時礦工們十分激動,都忘記了最初的安全規定,甚至想去擁抱鑽頭。他們紛紛將自己寫的信放在鑽頭上,有的寫著『我餓,想要面包』,有的寫著對家人的思念,而礦工何塞·奧赫達的信立刻被傳遍世界——『我們全部33人都在避難所內,全部安好』。
-花絮
總統得到井下礦石
第二名昇井礦工馬裡奧·塞普爾韋達生性樂觀,經常在受困礦工視頻中擔任主持人和解說。他回到地面時帶領救援人員振臂高呼並為眾人帶來井下礦石作紀念品,在現場指揮營救行動的智利總統皮涅拉也得到一塊礦石。媒體形容他精力充沛得像一門『小鋼炮』,並借一款經典電子游戲送他外號『超級馬裡奧』。
塞普爾韋達還向負責現場救援行動的工程師索加萊特索要他的頭盔作為給兒子的紀念品,索加萊特欣然應允。
塞普爾韋達請求人們以平常心看待礦工,『以對待礦工的方式對待我』。
『貓王』歌迷收到邀請
礦工愛迪生·培尼亞第12個獲救。這名『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歌迷一度在井下情緒低落,不過,仍組織大家唱『貓王』歌曲以鼓舞士氣。
培尼亞獲救後,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貓王』故居請他前去做客。故居管理者在網站上說,格雷斯蘭(『貓王』故居所在地)已經向他和他的一名親人發出一份特別邀請。
培尼亞一行將受到貴賓待遇,包括雙人機票、當地豪華酒店住宿和故居門票。
『貓王』故居公關主管凱文·凱琳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會讓他感覺自己像一位搖滾明星。』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