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加息,中國出人意料的『給力』一擊,著實讓全球市場吃了一驚。政策一出,國際石油、黃金和農產品價格出現『恐慌性殺跌』,全球股市大幅回落,市場震動不小。意外是必然的,在美歐醞釀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俄羅斯、日本維持低利率不變時,中國選擇時隔三年首次加息。國際市場有點錯愕,有點糾結……
其實,說意外也並非意外。中國政府一直密切關注通脹、房價問題。面對恣意狂奔的中國樓市、一路飆昇的物價,面對血汗錢在銀行裡不斷貶值,加息對中國百姓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揪心日子該結束了。外媒評論說中國不再玩玩具槍,擺出了抑制通脹的大炮。
這次加息,外媒給予了高度關注,或贊揚,或疑慮,或擔懮。他們贊揚中國加息是抑制通脹的明智之舉;也疑惑中國經濟會否放緩,擔懮是否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其實,我們可以借用經濟學家、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的話回答:中國加息是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回歸正常模式過程的一部分。
央行加息突襲全球市場驚嚇不小
加息大棒還是落下了。
猜測數月之久,在較多分析師認為中國不會或不必加息的時候,中國央行終於啟用利率工具。這是中國時隔34個月後首次加息。
至此,中國成為繼印度、巴西、澳大利亞之後又一個加息的主要經濟體。目前,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仍然維持低利率,美歐正在醞釀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國家統計局:CPI創23個月新高
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6%,創下2008年11月以來的新高。CPI漲幅繼續走高部分解釋了央行日前的加息原因:抑制物價上漲。
與同屬新興市場的其他國家參照,中國的CPI漲幅相對較低。巴西9月份的CPI漲幅是4.7%,俄羅斯是7%,印度8月份CPI上漲9.9%。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在高位波動,國內也是自然災害頻發,對農產品生產流通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說明國家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有效的,也是得當的。
石油、黃金經歷『恐慌性殺跌』大幅回落
經歷了因19日中國突然加息的消息影響而普跌的國際市場,20日從『驚嚇』中緩過神來,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主要股指早盤高開。市場原先恐慌的中國經濟增長因加息而受影響,經過一天的殺跌,市場人士認識到在美聯儲新一輪量化寬松實施在即的預期下,此次中國加息不會根本性改變大宗商品需求。
國際黃金期貨價格20日早盤,小幅高開,截至發稿時,上漲0.5%。國際油價在20日的亞洲盤市場上重新回到每桶80美元上方,路透社分析為此前因中國加息而引發的跌幅過大。國際油價也大幅回落,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收報每桶79 .49美元,跌幅達4.3%,創2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國際金價也創下7月以來的最大 日跌 幅。 倫敦 金屬 交易 所(L ME )基本金屬期貨價格19日普跌。
此前由於全球流動性泛濫,以石油和黃金為代表的大宗商品連續走強6周,黃金價格更是自今年全球經濟復蘇以來節節攀高逼近『千四』時代。
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認為,19日商品市場的全線下跌是對中國意外加息的下意識反應,現在投資者開始冷靜下來,分析加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意義,並認為此次加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影響有限,不會根本性地改變原油需求。
外匯市場受牽連避險情緒推高美元
外匯市場也受到中國加息的巨大牽連。避險情緒推高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則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 .6754,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低201個基點。對歐元、英鎊中間價大幅度增加1200基點以上。而美元走強。不過20日美元有回歸『正常』疲弱的趨勢。紐約匯市20日早盤美元則全線走軟,因投資者不再將中國的加息行動視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消息。早盤電子交易系統顯示,1歐元兌1 .3866美元,19日尾盤報1 .3730美元;1美元兌81 .24日圓,19日尾盤報81.58日元;美元指數 報7 7 .6 1 5,1 9日尾 盤報78.218。
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弱勢行情延續
受中國突然宣布加息的影響,19日美元指數大漲,導致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市場延續弱勢行情。玉米連續第五天下跌,小麥也大幅下行2.7%。
當天,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下跌11.15美分,收於每蒲式耳5.46美元,跌幅為2%。小麥12月合約跌18.5美分,收於每蒲式耳6.715美元,跌幅為2.7%。大豆11月合約下跌4美分,收於每蒲式耳11.8美元,跌幅為0.34%。
由於中國央行19日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准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受此影響,美元指數結束前期頹勢,勁漲1.6%,從而打壓了當天的農產品市場。
交易員表示,中國加息旨在控制通脹,而通脹預期則是近日推動農產品市場走強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國對通脹的治理對國際農產品市場構成利空。此外,中國加息也使市場開始懷疑美聯儲推出定量寬松政策的必要性,從而支橕美元走強,進一步打壓市場。
農產品遭全球漲價潮中低收入者負擔加重
近來,一股農產品漲價潮席卷全球眾多國家,韓國爆發『泡菜危機』、埃及出現『西紅柿危機』、俄羅斯土豆自年初以來上漲近七成,美國和歐盟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則正從期貨市場逐漸蔓延到現貨市場……人們發現,本來進入夏秋農業收割旺季,可部分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不降反昇,到底什麼原因導致農產品價格暴漲?各國政府又如何化解這些危機?
農產品漲價成全球現象
泡菜是韓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一道『伴餐』,有韓國朋友笑稱,『韓國人一日不吃泡菜,就會覺得全身無力』。可最近的白菜漲價,卻讓韓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泡菜變成了發音相同的『金菜』,甚至到了『吃不起』的地步。事實上,今年夏季以來,韓國的魚類、蔬菜和果類等新鮮食品價格就已經顯出不斷上昇的趨勢。據相關部門統計,9月份韓國的新鮮食品物價指數同比暴漲45.5%,環比上漲19.5%,創下自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最大漲幅。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日本、埃及和俄羅斯等國。進入夏季以來,日本多個地區蔬菜批發價格持續走高,至10月初,菜價已達到多年未有的高位。根據農林水產省的計算,目前主要14種蔬菜價格已達到往年同季節的1.5倍。
菜籃子、米袋子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不僅加重了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也在一些國家引發了社會問題。
美專家:中國加息對大宗商品長期走勢影響有限
在中國宣布加息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應聲下跌。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此次加息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作用仍屬心理層面,從長遠看影響有限。
美國百利金融集團資深黃金分析師邁克·戴利表示,中國此次加息只是為了對抗本國通貨膨脹,並不能說明什麼。黃金市場當天暴跌也只是暫時性的,世界范圍內對黃金的需求依然強勁,印度等國對實物黃金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對期貨市場構成支橕。此外,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並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陰霾。因此,長遠看來,黃金市場會繼續走強。
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價20日在美元走弱的刺激下重新進入上行軌道,交投最為活躍的12月合約比前一交易日上漲0.6%,收於每盎司1344.2美元。
邁克說,目前市場上很多黃金買家都是長期投資者,例如養老金,他們看好黃金市場長期走勢,因此不在乎市場短期波動。19日黃金暴跌恰好為他們提供了買入良機。
黃金短期將有回調中期仍看好
近期,黃金漲勢凶猛,但中國央行的突然加息拋出一個利空,令市場出現急劇變化——國際商品市場應聲下落,有色金屬、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高臺跳水。以黃金為例,19日19時開始下跌,從最高的1370.65美元/盎司下跌到最低1327.75美元/盎司附近,跌幅達42.9美元,至20日晚間記者發稿時弱勢反彈至1341.20美元/盎司。期銀跌幅也達4.01%。
對此,多位黃金分析師表示,國際金價將在短期內進行高位振蕩回調。金頂黃金首席分析師彭志輝就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周裡金價都將進入調整,1325美元作為黃金價格的重要支橕,目前正面臨空頭的直接挑戰,繼續下測的可能性大。不過,對於中期走勢,有分析師仍表示樂觀。威爾鑫投資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楊易君就指出,金市中期仍存有極佳機會,未來幾個月仍有衝高至1500美元上方的極大可能。具體操作上,他建議不涉及保證金的投資者逢金價大幅回調時可買進並中期持有;對保證金投資者而言,應以輕松心態靜候新一輪戰略建倉機會的來臨。
紐約股市大幅回落
受投資者擔心金融企業可能被迫回購抵押貸款等因素影響,紐約股市19日大幅回落,道瓊斯指數盤中一度下跌超過200點。
當天,受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加息以及美國上市公司業績不盡如人意等因素影響,紐約股市三大指數全部低開。
到收盤時,道瓊斯指數下跌165.20點,收於10978.62點,跌幅為1.48%。標准普爾指數下跌18.81點,收於1165.90點,跌幅為1.5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3.71點,收於2436.95點,跌幅為1.76%。
全球媒體關注中國央行加息:利好!遏通脹防經濟過熱
中國央行19日宣布加息,國際金融市場普遍感到意外,美、歐、俄、日及拉美等地股市及外匯市場出現小幅波動。不少外國官員和專家認為,中國央行此舉旨在遏制通脹,防止經濟過熱,是個利好消息。
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副總裁西村清彥20日在評論中國人民銀行的加息政策時稱:『從防止經濟過熱、保證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角度而言,這是很好的決定。』
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19日贊揚,中國提高利率的方向是正確的。
美國媒體普遍認為,中國加息是針對國內經濟過熱增長、抑制通脹預期之舉。這一舉動凸顯中國等國經濟強勁增長,與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長滯後的反差。在發達國家擔懮再次出現經濟衰退之時,這一加息舉動幅度雖小,但因出人意料,使得美國金融市場出現波動,三大股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在拉美市場,美元兌巴西雷亞爾昇值1.26%,為今年6月9日以來單日最大昇幅。
有美國媒體分析認為,在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中國並不是惟一通過政策杠杆確保經濟增長不失控的國家。印度、巴西、澳大利亞已經開始加息,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表示將很快加息。中國加息之所以格外受到注意,是因為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其近10%的年均增長率是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柱。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稱,當美國等國還在擔心陷入二度衰退之際,中國則通過加息抑制經濟過熱。中國的行動值得特別關注。
日本銀行副總裁:中國上調利息是明智之舉
中國央行19日宣布將提高存貨款基准利率,這是三年來的首次加息。20日,日本銀行(央行)在廣島舉行新聞發布會,日銀副總裁西村清彥對近日中國央行加息的做法,提出高度評價:『這次調息真是明智之舉。』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發布會上西村清彥表示:『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率(CPI),不斷的高出預想值。這次上調利息,可以抑制現在中國過熱的經濟,帶來穩步、安定、長期的發展。』
美媒:中國『意外』加息是為打擊通貨膨脹
媒體將此次加息解讀為中國是為抑制通脹采取的努力。路透社報道寫道,『央行的意外加息顯然旨在改變中國持續的負利率現狀,以及應對日漸沈重的通脹壓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報道說,中國的快速增長導致物價水平和房價都出現巨大提高,而央行采取提高利率的做法就是為減緩這些數字增幅的一個典型做法。報道援引美國富國證券全球經濟學家布裡森(Jay Bryson)的話表示,雖然中國此次昇息的時機『出其不意』,但政策導向其實並不意外,他說:『很清楚中國很長時間以來對通脹的關注,其實遠遠大於對經濟增長不足的關注』。
高盛:加息並不代表中國政策立場重大轉變
高盛20日表示,中國央行上調存貸款基准利率,並不代表政策立場重大轉變,加息是一項積極舉措,有助於改善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況,並提昇投資者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信心。
高盛發布的報告說,央行加息出乎市場意料,但『這是一項積極舉措』,加息僅會小幅提高借款成本,但此舉所釋放的信號作用十分重要。
『加息至少傳遞出兩個主要信號。』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喬虹分析說,一方面,此舉顯示政府對通脹風險上昇持警惕態度,並將采取預防性利率手段來抑制通脹壓力;另一方面,表明有關方面可能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二次探底,從而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風險較小。
外電解讀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勢頭向好消除擔懮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6%,超過分析家此前預測的9.5%。分析家說,今天公布的數據應該會消除人們對中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的擔心。
加拿大皇家銀行常駐香港的資深策略師布賴恩·傑克遜說:『今年早些時候實施的政策措施似乎幫助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既沒有過熱也沒有嚴重滑坡的時期。』
他說:『今天公布的數據進一步證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回落非常適度,形勢趨穩。』
常駐北京的花旗銀行經濟師彭星說,他預計今年的通貨膨脹率會超過40%,但是他指出,這是經濟『能夠輕松承受的』水平。
外媒:加息——中國經濟放緩跡象?
中國加息會否導致經濟增速放緩,從而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也受到外媒關注。《洛杉磯時報》報道稱,加州大學經濟學家Sung Won Sohn不無擔懮地說:『我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消費,而中國央行的最新決定會導致與此相反的效果。』該報認為,加息『可能會使中國這個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放慢速度,從而影響到全球的股市和商品價格,導致人們對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能否持續復蘇的新一輪擔心』。受其影響最為劇烈的首先是『日益依賴中國市場和制造業基地的』亞洲經濟體,不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將最終受到更大影響。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則將加息的決定與上周召開的17屆五中全會聯系起來,認為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其含義被廣泛地認為是指『速度更慢,但有更多人受益的經濟增長,這將有助於經濟重新保持平衡和擴大國內需求』。
美報: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放緩跡象十分敏感
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9日文章,人民幣加息的消息今天震動了全球貨幣市場,美元開始走高,而其他貨幣,尤其是澳元,則大幅走低。此舉可能將促使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放緩並遏制其對原材料的需求。這反過來對澳元形成了壓力,因為澳元主要依賴於大宗商品的出口。
投資者對任何有關中國經濟可能放慢的跡象都十分敏感,因為中國經濟放慢可能會令人對全球經濟復蘇能否持久產生疑問。
韓擔懮我加息放緩全球經濟牽連韓國
過去10年裡,中國實現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長,今年第二季度還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采取加息措施,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放緩,對韓國經濟也可能產生某一程度的負面影響。
韓國對華貿易,在貿易總額中所佔比例去年突破20%,今年截至8月已佔到21.1%。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世界經濟恢復速度也會放慢,這將會給以出口為導向的韓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比較大,在近期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中國加息,給韓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也可能很有限。
報道稱,中國采取加息措施的原因,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比較悲觀,認為中國已開始采取出口戰略,將加劇國際競爭;另一種是比較樂觀的看法,認為中國只是為了穩定經濟而暫時采取了調整措施。這是因為,如果中國采取緊縮政策,全球經濟景氣將會有一系列不利的連鎖反應,如果中國只是進行一時調整,那將減少對外摩擦,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利益。
對於市場關心的會否開啟加息周期,《洛杉磯時報》報道稱:『中國央行的決定旨在勒住恣意狂奔的房地產市場的韁繩,並遏制通脹預期。』報道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可能會進一步加息。《華爾街日報》則援引瑞銀經濟學家的觀點稱,此次加息只是一系列加息舉動的第一步,其最初反應可能是負面的,尤其對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但加息的步伐已經加快,這反映出中國政府對經濟實力的信心。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貝哲民(音)認為,加息顯示,經濟增速以及房地產和通脹受到更多關注,中國在接下來的多個季度仍會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但要解決中期危機,仍需更多的經濟與財政改革。
吳曉靈:中國尚未進入加息周期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21日出席『2010中歐—華安銳智沙龍』時表示,央行10月19日宣布加息,向市場釋放了強化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的意圖和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信號,但這僅是一個信號,並不意味著中國已進入加息周期。
吳曉靈表示,目前中國經濟表現出回昇向好並轉向穩定增長的趨勢,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逐漸增加,中國經濟政策應從危機管理轉向常規管理,貨幣政策應該回歸穩健。而回歸穩健的策略是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近兩年過度寬松和適度寬松政策產生的過多貨幣供應,『2009年實際執行的不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提出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是17%,但預計年底時會在18%以上』。
吳曉靈指出,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面臨的挑戰在於:首先,在外部環境尚有不確定的時候,出於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心,統一思想會有一定的難度,貨幣政策調整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阻力;其次,美歐日數量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擠壓了中國價格工具的使用空間。
這是她認為中國並沒有進入加息周期的原因。如果進入到加息周期,在國際低利率和中國高利率的懸殊之下,再加之中國經濟的成長性,將吸引國際游資湧入,同時加大人民幣昇值壓力。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