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數字
- 6個國家級項目
『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海河教育園區一、二期建設和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博物館等項目建設
- 1至2所
在海河教育園區合辦高水平國際職業院校
-18所
高水平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骨乾院校)
-25所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
-15所
優質特色學校
天津北方網訊:『高級藍領』,現在是人纔市場上的『香餑餑』。於是,人們的傳統觀念也在改變,職業教育開始受青睞。為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纔,滿足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天津市制訂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意見》。提出天津市的職業教育要走在全國前列,『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海河教育園區一、二期建設,全市高等職業院校數量控制在30所以內,一批生產企業的能工巧匠將進入職業教育院校做兼職教師,天津市還將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逐年增加各級財政用於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天津市將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引領,以海河教育園區建設為載體,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平臺,以就業為導向,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和創新職業教育制度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與人纔資源需求相銜接,結構合理、規模適度、機制靈活、對外開放、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高標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海河教育園區建成全國職業教育窗口,加快海河教育園區建設。按照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准,『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海河教育園區一、二期建設和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博物館等6個國家級項目建設。創新管理機制和辦學體制,統籌管理園區教育資源,形成集約化辦學,建成一批綜合實力強、師資配備齊、管理水平高、教學質量優、辦學效益好和輻射能力廣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把海河教育園區建設成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示范窗口,成為集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競賽於一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綜合職業教育基地。天津市將高水平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努力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辦成國際知名品牌賽事。全面提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綜合實力,全市高等職業院校數量控制在30所以內,中等職業學校調整控制在50所以內。
繼續推進與中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的合作辦學。積極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在海河教育園區合作舉辦1至2所高水平國際職業院校。在重要產業領域,引進一批國際公認的職業資格認證機構,開展國內外資格證書『雙認證』培訓。創新合作交流模式,引進一批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培訓課程和教材。
未來5年內中職教育逐步『免費』
培養目標
90%以上職校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創新職業教育人纔培養模式。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人纔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學歷銜接的高素質技能型人纔成長『立交橋』,擴大應用型人纔專業學位培養規模,培養社會急需的高層次技能型人纔。大力推廣『崗位技能培訓包』教育模式。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推廣學分制、彈性學制等學習形式,實現教育、培訓、就業互通銜接。『十二五』期間,社會培訓總量要超過學歷教育畢業生總人數。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圍繞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以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發展需要,調整職業教育專業布局結構,突出發展重點專業組群,鼓勵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根據產業發展靈活設置專業,拓展專業方向,壓縮長線專業,發展短線專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特色專業。經批准開展『雙證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職業院校,其一體化專業課程的畢業生學習成績合格,應視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可取得相應職業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確保90%以上職業院校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師資水平
能工巧匠進職業院校兼職教師
『十二五』期間,高水平建設18所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骨乾院校)、25所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和15所優質特色學校;重點建設80個實訓基地、200個校企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對接產業發展需要,實行『訂單培養』,進一步提高濱海新區技能型緊缺人纔培養基地建設水平。加快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公共管理平臺和資源服務體系,構建智能化數字校園。『十二五』期間,職業院校生師比達到16:1。聘請2500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兼職任教。職業院校專職、兼職教師比例逐步達到1:1。以在行業企業工作的經歷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引進專業教師的基本條件,優先錄用具有兩年以上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人纔。鼓勵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攻讀專業碩士學位。開展境外師資培訓。通過與國外知名學校、企業合作開展聯合培養等方式,選派高等職業院校負責人赴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開展『影子校長』實踐培訓。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建立『學分銀行』等制度
天津市要構建具有顯著天津特色的終身學習體系,實現市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學用相長。以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整合教育資源,建設天津開放大學。發揮市級、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的作用,建設一批國家、市、區縣三級社區教育示范性院校和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建立市級終身學習指導服務中心,為市民終身學習提供業務指導和支持服務。加快市民遠程學習網絡環境、資源建設和管理系統建設,初步形成全體市民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遠程網絡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實施『市民素質提高工程』,建成以『學習包』為核心的學習資源中心,建立『市民終身學習卡』和『學分銀行』等制度。
經費投入
逐年增加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
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逐年增加各級財政用於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於40%。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學校的主辦單位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和學校主辦單位共同承擔生均公用經費、校捨建設和維修以及設備配置的經費投入機制,依法保障職業教育持續穩定發展。對於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給予稅費減免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非贏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資助和捐贈職業教育,並按規定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機制。『十二五』期間,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通過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等多種形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和生活補貼。各區縣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要制定相關政策,為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免費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