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房申請的終審名單趕在2010年的最後一天『出爐』,然而,這份經過『三級審查,兩級公示』、歷時近一年的審查名單卻在廣大市民和網友中引發熱議。與初審、復審相比,終審名單並未體現出申請者的住房、家庭總資產等情況,但很多細心的市民還是將終審結果和復審結果做了一番比較,住豪宅的、『零』資產的申請人仍出現在終審名單中。(1月2日,《深圳商報》)
公示已過4日,然質疑聲大有一浪高過一浪之勢,如此禁不起民意的推敲的公示名單是如何炮制而出的呢?究竟是個中大有貓膩還是因為事關保障房,由於僧多粥少而引致的情緒表達呢?保障房本就是為那些收入過低,無法實現安居的弱勢群體而設,在名單審查上自然應謹慎再謹慎,讓那些無法安居、最需要照顧的低收入者實現有房的夢想,由此可見,要確定誰有資格申請保障房,其實並不難,誰收入最低,誰的居住條件最差就應該是最需要得以保障的民眾。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這是一份『經過三級審查,兩級公示、歷時近一年』的審查名單,既有審查,又公示,程序不可謂不嚴謹公開,而且還歷時一年,要弄清那些是最需要照顧的居民應該不是難事,然從一開始,審查名單就飽受質疑,早在2010年3月,深圳公布初審名單時,有知情者便通過媒體向相關部門發難,有根有據地指出初審名單存在富人紮堆,並隨後爆出類似『豪宅門』、『豪車門』、『零資產』、『公務員「假冒」臨時工』等丑聞,我們姑且認為這是由於初審中的工作失誤,面對這些丑聞,相關部門領導曾有如下表態:『特別歡迎你們媒體、廣大市民和我們一起共同監督,讓一些不老實的人現形,我們對於不誠信的人堅決不能容忍』,如此有誠意的應對倒也是大快人心之舉。
然而,將近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來自媒體、民間的監督之聲從未停息過,而相關部門應對監督的回應卻大多停留在為那些遭質疑名單的袒護階段,如聲援那些住豪宅的申請者不過是寄人籬下或是租客,對那些開豪車的申請者則稱他們是住進去後突發奇財,如此言論淪為坊間笑談,而民眾對保障房的公信力也因此大打折扣。如此有意袒護,即便是歷經快一年的審查,自然也是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所謂的三審查、兩公示也只不過是假把式而已。
保障房富人紮堆,極其生動地展現了利益既得者吞噬弱勢群體本就孱弱的利益。而最可怕的是,權力部門不僅不匡扶正義,反而以『程序規范、審查嚴禁』之名,正當地促成如此『美事』,保護了利益集團的利益,卻流失了社會公平和正義,也愚弄了民心,如此下去,公權力的公信力何在呢?作者:高亞洲原題:深圳保障房富人紮堆意欲何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