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博物館、紀念塔、南開講堂、紀念館、周恩來紀念園等文化建築,以『珠落玉盤』的方式分布在校園綠地中,突出文化氛圍,體現南開精神。

公共教學樓群

新校區設計在『水』上做文章,通過水體將校區同環城綠廊緊密聯系在一起;東側為城市生活片區,周邊居民和訪客都能使用坐落於其中的運動和文化設施。

學院樓群

總理像、校鍾、大中路、馬蹄湖、新開湖,都能在新校區中找到。

圖書館及中央生態公園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展』在東方藝術大樓永明館開展。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了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總體規劃,中共天津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決定將『啟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新校區建設』工作列入市委2011年工作要點,標志著南開大學新校區規劃建設全面啟動。
設計展主要展示了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規劃設計的兩個獲獎方案及一個參考方案。據了解,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將按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實施,一期建設期從2011年至2013年,可以滿足1.2萬人使用需求。
向海內外校友征求意見
據了解,南開大學通過專題展覽、網絡和報紙等形式,深入宣傳已經評選出的兩個獲獎方案及與一等獎方案風格相近的參考方案,並向全校師生員工及海內外校友征求意見。
南開大學將在辦公樓、主樓、二主樓、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西南村老年活動中心設置『新校區建設建議箱』,廣邀全校師生為新校區建設出謀劃策。
新校區一期用三年建成
根據天津市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南開大學津南新校區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黃金走廊的中心位置——海河中游南岸的海河教育園區。未來的南開大學校園將主要由八裡臺校區、津南新校區和泰達學院三個校區組成。津南新校區將按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實施。一期建設期從2011年至2013年,滿足1.2萬人使用需求。二期建設期從2013年至2015年,滿足繼續遷入9000人使用需求。可持續發展建設期從2016年至2050年,繼續完善使用需求和各種配套項目。
質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園
一等獎方案
該方案將新校區設計成兩軸三環雙心多組團的圈層式結構。兩軸即南北向和東西向主軸,三環指校園內的車行主環路及內外兩條功能性主步行環路,雙心即東西兩個布局核心。校園以中央帶狀綠地為核心,由內向外分別布置公共教學區與二級學院區、學生與教師生活區和體育運動區,形成以綠為核的圈層式空間格局,並形成教學科研和生活運動兩個功能帶。
借用中國傳統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區內以圍合或半圍合手法形成內向的『天井』——書院建築院落。院落空間不僅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半公共半私密的交流共享場所,也使各個書院式建築組群有了強烈的歸屬感與領域感。
博物館、紀念塔、南開講堂、紀念館、周恩來紀念園等文化建築,以『珠落玉盤』的方式分布在校園綠地中,突出文化氛圍,體現南開精神,使師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與感知。
該方案將運用國際先進的生態技術和理念,將新校區打造成為低碳、環保、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的校園。包括發展太陽能、風能和地熱系統等清潔能源,著力打造綠色照明、綠色交通等清潔能源系統;采用中水回用、餘熱回收、雨水回收等節能減排技術,並注重垃圾的分類回收與利用;除利用校園原有水系形成生態濕地與自淨系統外,還采用生態牆、屋頂綠化與垂直綠化、透水鋪地等綠色生態的環境設計。
在建築設計方面,無論是平面格局還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莊典雅、厚重朴實的建築造型和相應的空間特征。中西建築空間布局的交融,復合多元的國際化建築風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築空間,靈活開放的交流共享場所以及適應地區氣候、生態節能的立面形式,構築出一個生態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校園。
中西融合的開放式校園
二等獎方案
『懷天子津渡之氣概,具北國水城之妙韻,延百年校訓之精神,樹生態校園之典范』。這是該方案為南開大學新校區勾勒出的一幅美妙藍圖。
新校區設計在『水』上做文章,通過水體將校區同環城綠廊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初步劃分出校園的空間結構,打造一個與自然相融合的可持續生態人文校園。
沿著由學術草坪、雕塑和寬闊的林蔭道組成的入口進入新校區,兩旁小橋流水,景色宜人。步入核心區,可到達中心建築——圖書館,其外形酷似晶亮的知識寶盒。圖書館由核心書庫及環繞四周的閱覽室組成,在實現閱覽室自然采光的情況下,又不影響對書庫中書籍的保護。
核心區四周,坐落著各個學院。以中央圖書館為中心的400米步行范圍覆蓋整個校園核心區,以方便學生步行參加日常學習活動。
生活區與核心區由河道空間連接,多棟公寓組成內院式標准單元,每個單元均有中央院落,能有效應對北方的氣候條件,創造舒適的校園居住環境。穿插其中的食堂、學生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與色彩,或典雅,或活潑,呈現出不同的主題。藝術長廊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供交流和休閑的場所。
新校區東側為城市生活片區,周邊居民和訪客都能使用坐落於其中的運動和文化設施,體現開放式校園的概念。
該方案在建築設計方面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如校門設計莊重而靈巧,外觀以南開的『開』字作為意象,既反映出南開傳統教育理念,又充滿新世紀現代感。而行政樓旁東西兩棟公共教學樓,其建築材料的選取與風格設計既傳承八裡臺校區的元素,又體現出新的建築概念。
生態園林式的現代化校園
參考方案
該方案融合學校發展模式,展現學校辦學理念,形成『一帶·兩軸·四組團』的總體規劃結構。一帶即生態共享帶,兩軸即學術軸與學科交叉軸,四組團即四個科研及生活組團。
為了方便師生的工作、學習,公共教學與學院區劃分成東西兩個片區,分別服務於西北面和東面的學生片區。教學科研區、生活區和體育區的布置更是采取復合品字形結構,縮短師生往返不同區域的距離,將這一距離嚴格控制在600米以內。
針對南開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特質,該方案注重研究社區的構建和交往空間的營造。公共教學和學院空間設計以強調和促進學術交往為主,宿捨區則充滿著濃郁的居住社區氣息,為學生日常生活創造和諧親切的空間氛圍。近水駁岸、大草坪、廣場以及亭臺閣榭等戶外空間、景點,更是便於學生在休閑中交流思想。
新校區將傳承八裡臺校區的歷史文化,繼承老校區的空間肌理、建築風格、景致片段,使老校區歷史文脈在新校區中得到延伸。總理像、校鍾、大中路、馬蹄湖、新開湖,都能在新校區中找到,喚醒師生對老校區的記憶。
新校區還將借鑒傳統園林手法,營造疏密有致的園林空間,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學習生活環境。校園內既有軸線對稱、適合理科性格的書院群落,也有適度開放、適合文科性格的園林布局,理性與浪漫相互交織,彼此相融,打造出一個帶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城市綠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