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三十多年來,收藏名人書畫300餘幅,匹配奇石400餘方,並根據書畫、奇石創作根藝作品200餘件;2010年,以71歲高齡10進世博園,參觀150多個展館,攜紅木根雕18羅漢亮相世博天津周,中外游客贊揚之聲寫滿厚厚7本留言冊……這一串寫滿故事的數字,記錄了塘沽民間根石藝術家靳文生老先生的寫意生活。
滿頭鶴發,身材挺拔,聲如洪鍾,這是靳文生給人的第一印象。走進靳老的家,映入眼簾的是滿屋的根石書畫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擺在客廳中央的根雕十八羅漢,這些根雕姿態各異,形神兼備,曾作為天津市民間工藝精品亮相上海世博會。『根雕十八羅漢』取材樹齡五百年以上的紅木老根,充分利用其天然形態塑造而成。多年前,靳老經朋友介紹從山東一戶農民手中購得,當時這組木雕由於疏於保護,已經七零八落,殘破不堪,但是靳文生不忍眼看這些珍貴的木雕被當成劈柴燒掉,於是花了幾千元的高價將它們買了回來,開始了漫長的修復之路。之後的幾年,靳老遍訪少林寺、九華山、白馬寺等一百多座佛教寺廟,為羅漢的修復收集第一手素材。經過不屑的努力,十八羅漢終於恢復往日光芒,並在今年閃耀世博。
在采訪中,靳文生最常說起的一句話就是『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靳文生就有這麼一雙慧眼:經典故事三個和尚和龜兔賽跑,唯美的反彈琵琶和玉兔拜月……在別人看來平淡無奇的石頭樹根,到了靳文生的眼裡,卻成了獨一無二的寶貝;稍加雕琢,就幻化出各色生動的形象。『藝術的極致之美就是在於似與不似之間。我的不少作品原型都是從路邊撿來的。有時要盯著一塊樹根看上好幾天,纔能聯想到它像什麼。譬如這只玉兔,刻出一顆眼睛,它就是一只玉兔,不然,它只是一塊樹根』。
靳文生還從去年11月起開起了自己的個人博客,用新興科技『收藏』自己的古韻生活:從根石作品的展示,到收藏知識的介紹;從精彩游記,到柴米油鹽,靳文生的生活必會越琢磨越有味兒。見習記者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