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臘八節: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就是傳統的臘八節,這一天人們要吃由五谷和花生,大棗、栗子、蓮子、杏仁等放在一起熬成的粥『臘八粥』;許多人家還要剝一些蒜用醋泡上,醃制『臘八蒜』。臘八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被重視,後來又融入了佛祖得道的內容,就更加成為重要的節日了。從這一日起小孩子們無論怎麼放鞭炮也沒有了忌諱(此前除了有特別的喜事外,若在平常日子放鞭炮。人們會誤以為是有人故去了或是有其他的事情,讓人聽了別扭甚至很尷尬。),而在此日以後就沒有任何不可了,都一律視作為吉慶。
臘月初八也是意味著新年已經進入倒計時,從這一天起,家家戶戶要打掃房屋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北方一些地方還有媽媽例兒:(就是在臘八節的這一天,凡已出嫁的女子不能在娘家吃飯。這樣對自己的丈夫不利)這當然是迷信的,早已經不為年輕人所接受。當然細想一想也是有點道理的:一些年輕氣盛的夫妻吵架拌嘴跑娘家。臨近年尾尷尬的局面還是要打破了的,小兩口和雙方父母也正好借此下臺階接媳婦回家,或是送女兒回婆家。這無疑都是於家庭和睦有好處的,至於什麼不利於誰誰的那些說法自然是不靠譜的。更何況現在的許多年輕人要共同面對四個老人,所以更需要破除迷信建立更加文明的新風尚。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表明年已經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糖瓜祭灶蒸年糕送灶王爺昇天,這早已經成為萬古不變的風俗習慣。灶王爺是傳說中的一家之主,主管記錄全家老小的福祿功過。也負責保佑著一家老小的平安與健康。傳說在每個月的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王爺要將一家人的大小事情上報給天帝,天帝再根據天律『依法』對每個人的功過進行獎懲。
尤其是年尾最後一個月的臘月二十三,則更是重要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要蒸年糕祭灶神。粘性的食物也寓意著能粘住灶王爺的嘴,為的是不讓他在天帝面前多說少道。另外還要用糖瓜來祭祀灶王爺,好讓灶王爺講話時『嘴甜』多說好話。哈哈,這似乎也是行賄受賄致使『腐敗』的最早原因的雛形吧。但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望。記得還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說法』。但具體出自哪個典故,怎麼個來歷我就講不太明白了。
除了以上的慶祝習俗外,家家戶戶還要燃放能竄往高處的炮仗以示灶王爺登高順利。總之在這一天一切能表達昇高的字或是物,哪怕是一句話都是吉祥的受歡迎的。
臘月二十四至二十六這幾天,人們除了繼續購置年貨趕大集外;再就是請人或是自己寫一些象征吉祥的春聯。當然現在的集市上也是應有盡有的了,生活富裕起來的人們也就不惜花錢去買這些必不可少的吉祥物件了。
二十八白面發: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除了做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食以外,還要發面蒸饅頭或是做一些象征吉祥的各種面食。此外饅頭上還要用食色打上大紅點以示吉祥。
二十九貼道酉: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各家各戶還要除掉門窗上舊年的春聯和門神,再貼上新的更加鮮艷的門神和大紅春聯。宋朝的王安石曾留有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將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描寫得淋漓盡致。北方有些地區的人家早晨起來還要燉肉,蒸素餡包子。
臘月三十除夕:農歷臘月三十或是二十九是除夕日,這是舊年最後的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相銜接的時刻。古人曾有詩贊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在北方的天津西南郊一帶,這一天的早晨大多數人家都蒸素餡包子。包子餡以白菜為主還要配上黃花菜、銀耳、豆皮、細粉絲、紅粉皮、紅腐乳、香菜、油條或者是面筋香油等佐料,並且要在吃早飯的時侯燃放鞭炮以示祝賀。吃過了早飯,所有的孩子們要穿新衣服,女孩子還要戴漂亮的絹花或是絨花。放鞭炮則更是男孩子們的『活計』,一個個拆開來用長的香或是線繩點燃了扔到空中。於是空氣裡整日都飄散著火藥的香味兒。早飯後每個姓氏家族裡的男人們還要去祭祖上墳,成群結隊的人們抬著香燭燒紙和鞭炮到祖塋或是宗祠去祭拜祖先。祭拜儀式先由最年長有輩分的老人上香並向祖宗先人敬酒行禮參拜,然後再按長幼依次向先祖行禮並燃放鞭炮表示與先祖同慶新年(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請神儀式:即請自己的祖先回家過年,等過了年再進行送神儀式)。祭祖完畢後各家的女人們還要去給自己娘家去世的親人們燒紙,以表示對自己已故親人的懷念和同慶新年之意。當然許多上墳燒紙的習俗是迷信的,也是污染空氣的。但這其中也深含著中華民族尊老敬祖的優良傳統,因此提倡更加文明的祭掃形式也是必須的。
午後,是一年以來全家最團員,最熱鬧的聚餐的時候了。忙了一年的人們,坐在自家的炕頭上品嘗著豐盛的菜餚,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兒老小談論著一年來的喜人收獲,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傍黑時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團坐一起包水餃收看新年聯歡晚會。孩子們則成群結隊地到胡同裡街道上打燈籠、做游戲、放鞭炮。按照老的傳統,有的人家還要在交子時的那一刻敬拜天地全神和增幅財神。所以要特別虔誠地將敬神用的餃子餡先做好,並最先包好並蓋上乾淨的黃表紙。(餃子餡也是以白菜為主還要配上花菜、銀耳、豆皮、細粉絲、紅粉皮、紅腐乳、香菜、油條或者是面筋香油等佐料)。一家人有說有笑,看著孩子們做一些有趣兒的游戲或是隔窗聽外面零星傳來的鞭炮聲,看高空昇起又炸開的禮花;真是道不盡的天倫之樂。明亮的堂屋裡『佛前桌』上敬設著:天地全神之神位和增福財神之神位的神龕牌位。午夜時,在裝滿高粱的香爐裡虔誠地燒上一股『圓爐』香,並用新碗盞盛了新煮好的餃子添上新筷子,恭恭敬敬在神位前磕三個響頭,祈得一年的吉祥如意和老幼平安。再將天地全神之神位與黃表紙一起化了並燃放鞭炮煙花以示慶祝,這也是新年所有活動中最最高潮的一刻,此刻正好交子時,(也就是午夜十二點整)。傳說天上的神仙也都在今夜全部下到人間享受人間煙火與人間萬民同樂。於是天地同春、普天同慶的新樂章就在此刻奏響了。這些儀式進行完畢後,自己家的子孫要在神前給自己的父母長輩磕頭祝願他們健康長壽。老人們還要給孩子們壓歲錢,這應是人間最感動人的絕美時刻。
正月初一日春節:這一日是新年的開始,萬事萬物都已是最新的了,朱自清的散文《春》裡曾對春天有過動情的描述:『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這一天無論是男女老幼,都要穿戴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走出家門去向自己的長輩磕頭拜年。然後再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左鄰右捨拜年,互相之間的走動與良好的祝願,都會給以後的和睦相處創造出更加友好的氛圍。這一日無論大街小巷總能見到成群結隊的人們,入得耳來的話語也都是吉祥祝福的話。這一日也是傳說中的雞日,傳說是媧皇是在這一日造出六畜中的雞。
正月初二日迎財神與姑爺節:正月初二日是祭拜迎接財神的日子,早先的人們要早起到田野裡去揀拾柴草(柴與財諧音)並用紅繩捆紮整齊,再到井裡或河裡(早先的河水是沒有一點污染的,並且可以飲用的。)去汲取新水將水缸裝滿,象征來年有財運(相傳水也是象征財氣的)。如今是經濟時代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加快了,接財神也比以往更加提前了。當初一日剛交子時的那一刻起,早就有心急的人們已經在祭拜迎接財神了。此時敬有增幅財神神位的人家還要將寫有增幅財神的那一尊牌位與黃表紙一起化了。並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的成功與喜慶。天一亮一家老小要打扮一新再帶上孝敬老丈人的禮物,攜妻帶子去給岳家拜年。此日還有姑爺節之稱。另外初二日還是傳說中的狗日,媧皇是在這一日造出了義畜『狗』。
正月初三是新年的第三天,民間有初三的?子往家賺的說法。也就是說這一日要吃?子,是象征家庭和睦吉祥發財、工作順心的意思。這一日還是傳說中的豬日,媧皇在這一日造出了六畜之一的豬。
正月初四是新年的第四天,歡樂之餘人們居家搞一些家族性的小游戲。如打打撲克,玩玩麻將什麼的。適當地增加一些小的物質獎勵,不僅增加了參與者的興趣,還增添了歡樂喜慶的氣氛。錢雖不多但融入了血濃於水的親情在其中,贏家高興輸家也高興。這一日還是傳說中的羊日,媧皇在這一日造出了性情溫和的羊。
正月初五破五:這一天是『破五』有趕走窮困的意思。打掃房屋也意味著將『五窮』掃出門外。北方還有在這一天捏『小人嘴』的習俗。也就是在早晨天不亮時,將一棵大白菜放在案板上剁碎(也寓意著將小人剁死了)。然後用這白菜餡包餃子,取包餃子『捏』的動作來比喻為捏小人的嘴,預示著一年之中無犯小人口舌。但這畢竟是有些封建迷信的說法應不被提倡,人的一生要是做到誠懇待人真心交友。『小人』就是不用刀砍斧剁也會跑得無影無蹤的。據傳說這一日還是傳說中的牛日,媧皇是在這一天造出了勤勤懇懇的牛。
正月初六也是送窮的日子。相傳窮神乃顓頊之子,也有說是姜子牙的老婆的。顓頊的兒子非常羸弱矮小,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有人把新衣服給他,他也會撕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纔穿。這一天人們會將破衣服拿到外面丟掉或是燒掉。有趕走貧窮的含義。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這一日人們將破衣物扔掉也是為了讓窮神回避的意思,破五的破字可能也是來源於此呢。這一日還是傳說中的馬日,媧皇是在這一日造出了供人們騎乘的馬。另外許多的工廠店鋪也會選擇在這一日開業開張,這一天許多工廠企業為慶祝開張,祈求平安吉祥會燃放許多的鞭炮。遠近的鞭炮聲大有勝過除夕夜的熱鬧之勢。
正月初七人們逐漸開始了新年後的工作,大家都以飽滿的精神和更高的熱情走進新的一年。這一日還是傳說中的人日,媧皇是在這一日造出的人。正月初八雖然人們都開始了新的工作,但民間有『不到十五仍是年』的說法。所以說一些象征吉祥的習俗還是層出不窮的。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子,有句俗諺說得好:?子加八越過越發。正月初九也是吃?子的日子,有?子加酒越喝越有的說法。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新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因此還有『元宵節』『上元節』的別稱。這一日各家各戶要發面蒸一些『小刺蝟』『小兔子』等象征吉祥的小動物,另外還要做成柴草垛的形狀並恭敬地擺放在『佛前桌』上供神佛享用。這一日人們還有吃元宵的習俗,而天津西南郊的民間習俗則多是在這一日包餃子。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還要成群結隊的去看廟會,這一天裡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要張燈結彩並舉行盛大燈展游園活動。另外猜燈謎、舞龍舞獅、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蹺等各種民間花會表演更層出不窮,也是元宵佳節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各地的政府部門也會在元宵節期間出資承辦一些大型的民俗廟會和文藝活動或是舉辦燈展以及燃放煙火,與人民共同慶祝歡樂祥和的節日。夜晚則更是熱鬧非常,親人們一起觀看著各式各樣的彩燈;欣賞著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使元宵佳節的歡樂氣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此外,這一日還有一些媽媽例兒:這日凡已經出嫁的女子不可以在娘家吃飯住宿,說是對公爹不好;這雖是迷信的說法,但是許多的地方一直沿襲著這種古老的風俗習慣。究其原因也畢竟是好的一方面多些,這說明著現在的年輕夫妻不僅是新時代的創業先鋒,而且依然是尊老愛幼的賢孝楷模。這些媽媽例兒隨時迷信但它隨時向所有的小夫妻們昭示著:孝敬父母永遠是中華民族最高尚的行為美德。當然新的社會會有許多新的養老敬老問題,一些做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老人們也會盡量的體貼年輕人的苦衷;主動擯棄那些迷信的媽媽例兒,提倡更加積極文明能適應新時代思想潮流的新風尚。從而使歡樂新春佳節過得更加和諧更加愉快。
正月十六日是遛百病的日子,也是已婚女子回娘家的日子。在這一日到外面去走一走,不僅會令人神清氣爽而且還會使人心情舒暢;因此在這一日能遛掉百病的說法,也還是有些科學道理的呢。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到大街上、田野裡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放放風箏,抖抖空竹,跳跳繩,踢踢毽子做一些適當的活動不僅能增加食欲,而且對放松放松筋骨也是大有益處的。
正月二十五日填倉:正月二十五日是填倉日也有叫做天倉的,這一日天津西南郊的民間有打囤的習俗。天不亮時人們就要起床向灶膛裡取一些草木灰用簸箕盛了,到院子裡畫上幾個大大的圓圈;並在裡面放上錢和五谷雜糧並趕在天黑以前再收起來,這會預示著新的一年裡五谷豐登財源興旺。
民間傳說這一天還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據說夜深的時侯成群結隊的老鼠會抬著花轎,舉著儀仗吹吹打打的去迎接老鼠新娘。小的時候也常聽老人們說:只要閉了燈仔細的聽,就能聽到或是看到老鼠娶親的儀式呢。也是到這一天為止,新年的所有習俗會隨著幾天後的二月初二日龍抬頭日的到來而宣告結束。所有的人們都會完全地投入到生產生活當中去,積極努力地工作學習去爭取這一年裡能有更大的成績及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