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伴隨著兔年的首場瑞雪,回家過完春節的農民工開始陸續返津了。昨天,節後首場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招聘會在天津市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服務中心舉行。此次招聘會會聚了北辰區、寶坻區、東麗區等各區縣和市內等多家民營、個體企業參加。本次招聘會的崗位設置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共提供了近3000個崗位,有2000多人進場應聘。
用工現狀
用工荒引發『爭奪戰』
平均每個農民工有
1.5個崗位可挑選
昨天9點,記者來到了天津市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服務中心。在就業服務中心門口,有的招工人員手舉著招聘廣告,有的企業將大幅招聘廣告一排六個整齊地掛在牆上,更有甚者將工作內容和薪酬直接貼在汽車的玻璃上,將就業服務中心門前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就業服務中心裡面的兩個招聘大廳裡同樣人頭攢動,農民工們在一個個展位前徘徊,企業工作人員在展位後對求職者充滿了期待,希望招聘啟事上各種優厚的待遇能為企業找到足夠的農民工,一場企業間的『農民工爭奪戰』就此打響。
天津市外來務工就業服務中心的陶樹忠主任告訴記者,從企業的登記情況看,進場企業提供的職位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崗位和技術崗位。『今年這次招聘會上,各企業提供的待遇普遍比去年提高了20%。』即便如此,陶主任告訴記者,『今年開年來求職的農民工比去年少了不少』。陶主任分析說:『首先現在還在年裡,很多農民工都是過了正月十五纔返城務工的。其次,大量農民工返鄉後選擇在鄉務農或就近打工。而且,相比南方一些城市,天津的薪酬水平還不是很高,流失了一部分農民工。另外,這兩天的天氣不太好。』
『今年招人太不容易了,來諮詢的人員多,能確定來工作的少。』昨天,參加招聘會的某塑膠公司人力資源主管陶莉莉這樣跟記者抱怨。她身後一張寫著『普工40名,綜合工資1500元——2500元,提供兩餐』的巨幅紅色招聘啟事格外顯眼。招工難,招懂技術的農民工更難,這是昨天參會企業的普遍感受。昨天的首場農民工招聘會有90餘家用人單位攜近3000個崗位進場招聘,進場求職的農民工卻只有2000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個農民工有1.5個崗位可以挑選。天津市一些企業『用工荒』的局面已初步顯現。
企業應對
拼待遇技術崗位起薪超3000
面對招工難的局面,各個用人單位紛紛打出『待遇牌』吸引求職者。某單位招聘保安員開出『月薪1800元,外加補貼、上五險、工作餐,還有帶薪休假』的待遇。某房地產經濟公司分店經理李艷艷告訴記者:『去年我們公司招聘置業顧問,沒有任何經驗的員工每月只有700元底薪,而今年底薪增長到了1500元。』可是盡管如此,從上午9點到11點,僅有一位求職者登記。
根據去年7月中國薪酬管理論壇上發布的《2010中國薪酬白皮書》顯示,天津本科畢業生起薪1822元,天津碩士畢業生起薪2800元。而記者在招聘現場調查發現,招聘會上眾單位對沒有技術要求的崗位開出的薪酬平均在1500元,起薪也在1200元以上,對技術崗位,例如電子技師、機床工程師等職位給出的起薪,紛紛超過3000元。天津市外來務工就業服務中心的陶主任對此分析說:『從目前來看,我國勞動力市場已經從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對廣大農民工兄弟來說,應該說是好事兒,但是單純漲工資僅僅增加的是廉價勞動力的成本,救的是燃眉之急。而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更人性化的舉措來善待農民工,纔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根本途徑。』
搞培訓企業『下本』培養新『藍領』
『我是滄州來的,想找份掙錢多的活,可是我沒有一技之長。』來自河北省30歲出頭的李師傅一上午轉了好幾個單位,由於沒有一技之長,最終決定去一家洗浴中心做搓澡工。面對薪酬待遇更好的技術崗位,很多農民工都像李師傅一樣望而卻步了。
『我們理想的求職者當然是有知識、懂技術的,但適合的太少了。其實我們現在把標准降低很多了,只要是有電子基礎、熱愛電子行業、有興趣的就可以了。』一家負責招聘電子技師的科技公司招聘主管郭先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用工質量,錄用後,我們公司會有專門的技能培訓,每個新員工都有師傅帶,我們自己來把農民工量身打造成適合公司的新「藍領」。』
『新軍』要求
地點偏強度大『90後』難接受
『80後』的『農二代』們早已成為當下進城務工浪潮的主力軍,而一些20歲上下的『90後』農民工已經悄然加入了務工的大潮,他們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1990年出生的小王和表弟小李昨天纔從老家山東濱州結伴來到天津。昨天,正當二人在就業服務中心門口踟躕時,一家汽車公司的招聘人員過來主動和他們攀談起來:『我們公司有份保安的工作,看你們形象都挺好的,又年輕,我保證你們一來就能拿1500塊錢,管吃住。』雖然工作穩定,但他們並不想接受。哥哥小王說:『我們想找份兒有定期休假的工作,最好在塘沽,那邊有朋友,休假時我們能夠一塊兒聚聚。』
對此現象,陶主任說:『歲數大些的農民工只要能掙到錢,什麼苦都願意吃,但是現在年輕的農民工們就不再像他們一樣了。他們有很多條件,會挑剔,比如工作地點太偏,或者勞動強度太大,他們可能就不太感興趣了。』記者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