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購物小票通常難逃被人揉成一團廢紙的命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票”之後竟衍生出一個靠這一紙廢票生財的“撿票族”;“撿票族”後隱藏着一個鑽稅收空擋的“利益鏈條”!
超市小票轉手成鈔票
——記者暗訪揭開“撿票族”寄生超市的“利益鏈”
昨日是週末,記者在熙熙攘攘的超市賣場外,幾次邂逅了這些“撿票族”。他們向記者透露,靠撿超市小票換髮票賣錢,如今在長沙已經成了一門新“行當”。
“老小配”超市“淘”小票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華銀旺和超市購物,結賬後走出賣場時,被兩個年齡大約七八歲的小孩攔住。“叔叔,你買東西的票票給我們,行嗎?”他們用帶外地口音的普通話向記者索要手中的購物小票。當問及要小票的用途時,兩個孩子卻沉默不語。記者將小票遞給他們,這時坐在不遠處一農婦模樣的婦女隨即起身將孩子帶走。記者跟隨他們發現,該婦女從孩子手中接過小票後,徑直走到超市總服務檯,用記者給的小票換開了一張發票。
記者隨後站在服務檯附近觀察,在半個多小時內,該婦女先後往返開了5次發票。記者在賣場外逛了一圈後發現,該農婦的“同行”至少還有兩撥,幾乎都是一兩個成人帶着幾個孩子組成“團隊”:要麼利用孩子向顧客討要小票,要麼翻超市的垃圾桶,從廢紙中“淘”小票。
無獨有偶,記者昨日在其他幾家大超市也看到了這些“撿票族”的身影。
一個“票販”的自述
記者以提供大量小票爲代價,從一個靠撿小票爲業的寧鄉漢子處探得一點“套路”:他和老鄉原本靠“站街”收購倒賣發票,但由於“貨源不穩定”,又有風險,於是準備“洗手”轉行。近兩年,隨着超市火爆長沙,他們逐漸將目標鎖定了超市小票。他還透露,因爲小孩子容易與人親近,幹這一行的越來越多地採取“老少組合”的方式。也許是擔心記者搶其生意,當問及如何利用小票賺錢,這人卻緘口不言了。
小票轉手變鈔票
“撿票族”怎樣靠小票生財?知情人士抖出了內幕。據在天心區某社區開便利店的陳女士透露,“撿票族”最大的客戶就是散佈於社區小巷的零售店。這些小店本小利微,店主往往不願購買正式的稅務發票。客人如需要發票,則利用從“撿票族”處低價套購的超市發票來衝抵。“撿票族”把開到的發票賣給小商販,“行事”是按發票面額的5%左右收費,通常一張百元發票能賺到三五元到十元不等。“春節快到了,‘撿票族’的生意更紅火,因爲有些用公款送禮的主顧買菸酒要開發票,我們就得找他們(‘撿票族’)!”陳女士如是說。
此外,來長出差、旅遊的外地客人也是“撿票族”的目標人羣。外地客人需要正規的稅務發票報銷差旅費,由於是攤在公費上,他們往往不惜高價買發票;而“撿票族”手頭清一色的是開自超市的正規發票,雙方遂一拍即合。據知情人士透露,“撿票族”從超市開到發票後,往往遊弋於一些酒店和旅行社周圍,要麼直接與客人交易,要麼與團隊導遊合夥,向客人“推銷”發票。當然,此處的“行事”更堅挺,收費往往超過發票面額的10%。
“撿票族”鑽稅收漏洞
“撿票族”也好,小店主也罷,其實他們的獲利都是公家在“買單”。記者在採訪中意識到,“撿票族”的獲利空間,正是國家的稅收漏洞。而買發票的外地客,可能還存在虛報差旅費方面的問題。
如何堵住“撿票族”帶來的稅收漏洞?超市責無旁貸。儘管各大超市有義務給持有購物小票的消費者換開發票,且要求超市仔細甄別小票持有者是否是消費者亦很困難,但有關專家建議,各家超市不妨在發票上詳細註明日期、品名和金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防止“撿票族”鑽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