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時事圈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京津產業新城『組團』服務落戶企業
· 東麗區智慧化養老服務綜合體投用
· 薊州開設周四『惠民日』 14家景區推出10元門票
· 金融機構優化服務 外籍游客方便支付
· 今天白天到夜間陣風6-7級 天津發布最新預警!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4-26)
· 2023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177項成果獲獎
· 濱海新區二季度重點項目26日開工
· 天津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 天津新聞 (2024-04-26)
 

當代新聞工作者的楷模——穆青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2-23 11:28
 

 

  從風雨如磐的戰爭年代到蓬勃奮進的建設時期,他始終敞開身心,去感受可愛的祖國、可愛的人民;從一名年輕記者到新聞界巨擘,他始終孜孜以求,以一篇篇名篇力作爲時代鼓起精神之帆……

  2003年10月11日,穆青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新聞事業。他以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銘刻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作品,書寫了人民記者的光榮與驕傲。

  堅持黨性 胸懷大局--穆青將自己的心血和激情與黨的新聞事業緊緊連在一起,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忠實地履行着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延安,這片紅色的山川,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歲月和光輝歷程,也見證了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篇章。正是從這裏,穆青邁出了他新聞生涯的第一步——1942年9月,穆青自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走進了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的窯洞。

  60年之後,穆青回首滄桑歲月,寫下了自己的心跡:清涼山上的這段歲月,雖然充滿了艱難困苦,但給了我思想和業務方面嚴格的訓練和培養,使我認識到了新聞工作的重要性和黨報記者的神聖職責--“通過我們的新聞報道,來引導、鼓舞、組織浩浩蕩蕩的革命隊伍前進,實現黨制定的偉大目標。”

  這種感悟,這種自覺,從第一次採訪起就在穆青的內心發軔、生長,並貫穿他幾十年的新聞實踐和新聞思想之中。

  進解放日報的第二天,他和另外一位年輕記者去採訪模範工人趙佔魁。灼熱的鐵水映紅了熔爐,趙佔魁穿着一件漬着白花花汗鹼的破棉襖正起勁地幹活。初出茅廬的兩位年輕記者,雖有一連串問題,但“老實疙瘩”趙佔魁卻總是“沒什麼可說的”。

  穆青和這位年輕記者一頭扎入採訪對象的生活中。白天,給老趙打下手;夜晚,同睡在一鋪炕上,親如兄弟。如此20多天,他們邊觀察,邊體驗,邊收集素材。主人翁式的勞動態度、堅定的革命信念、不畏困難的頑強意志……一個質樸、平凡而又偉大的工人形象在他們心裏越來越清晰,與此同時,他們強烈地感受到,“在極其困難的關頭,革命隊伍多麼需要這種榜樣啊。”

  伴隨《人們在談說着趙佔魁》《恭喜趙佔魁同志》等一系列報道,趙佔魁的名字傳遍了整個邊區和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爲鼓舞人們提高覺悟、努力工作、多做貢獻的形象教材。學習趙佔魁的運動在解放區轟轟烈烈開展,持續數年之久。

  從“趙佔魁”開始,一個個凸現着時代精神和風貌的典型人物從穆青的筆端躍然紙上。爲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拼上性命大幹的“鐵人”王進喜、一輩子爲綠化荒山默默奉獻的“老堅決”潘從正、百折不撓的植棉模範吳吉昌、爲建設紅旗渠不怕流血犧牲的任羊成……他筆下的人物典型,寫一個,活一個,響一個,震撼了幾代讀者的心靈,成爲激勵中國人民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

  “焦裕祿的心裏,裝着全體黨員和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1966年2月7日上午10時,新華社播發了穆青和馮健、周原合作採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動人的事蹟隨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電波,隨着一份份報紙傳遍全國各地,一個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共產黨員形象,從此矗立於天地之間,銘刻在人民心中。

  “我就是想讓大家看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什麼樣子,就是想借榜樣的力量鼓舞人們的信心”--這是穆青和馮健、周原當年深入採寫《焦裕祿》的初衷,更是穆青新聞實踐中始終不渝的追求。這種追求的背後,是穆青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熱忱,是穆青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鍛就的堅定黨性。

  穆青將新聞工作形象地比喻爲吹進軍號。他始終認爲“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的主調是吹進軍號,不能吹‘休息號’‘解散號’。”這一簡潔的形象概括,深潤着穆青對黨的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的深刻理解。早在1963年,穆青在研究國內報道時就對大家說過,如果我們的報道中,經常出現大批閃耀着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人物和事件,對於激發人民羣衆的革命熱情,推動社會主義建設,都會起到極大作用。他說,我們的新聞報道,不論何時何地都應該以提高羣衆的政治覺悟,堅定羣衆的革命意志,鼓舞羣衆的鬥志熱情爲目的。

  身體力行的穆青,爲黨的事業一生高奏進軍號角,他激情洋溢,但決不盲目,更不一味粉飾。“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深入實際,把握大局”,是穆青在長期記者生涯和新聞領導崗位上恪守的原則。

  “一件事情應不應該報道,什麼時候報道,採取什麼方法報道,首先要看大局。”穆青對大家的多次忠告,是以歷史的慘痛教訓總結出來的。

  20世紀50年代末,穆青從新華社上海分社調到新華社總社主持國內報道。1958年大躍進、放“衛星”的熱潮,曾讓他十分激動,也參與採寫、編輯了一些稿件。但越來越多的“衛星”、越來越離譜的“躍進”,讓他深感不安,這些嚴重背離客觀事實和報道規律的“新聞”,使他深感芒刺在背。多年後,憶起放“衛星”的稿子,他還爲自己幹過的“錯事”而深刻自省:“作爲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人民的記者,不能不說實話。”

  1975年的秋天,江青在大寨大講黨中央有人學宋江,架空晁蓋,以此影射周總理,攻擊鄧小平。聽了有關記者的彙報,穆青頓感風波險惡。他認爲,“事關重大,必須向中央反映”。那時的江青,身居要位,飛揚跋扈,反映她的問題要冒天大的風險。被打倒後剛剛恢復工作的穆青和時任新華社社長的朱穆之毅然決定以個人名義反映這個重要情況,請外事記者李琴轉送信件。他們3人鄭重地在上報信件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事關重大”——沉甸甸的4個字,擲地有聲,充分展現了穆青堅強的黨性和大局意識。從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穆青始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政治敏銳性洞察風雲變幻,關注國家發展,爲時代立言,爲黨和人民事業的大局服務——

  1978年3月,新華社播發穆青和陸拂爲、廖由濱合寫的通訊《爲了周總理的囑託》,被認爲是中國新聞媒介上公開否定“文革”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1月15日夜,穆青等新華社領導毅然拍板決定,播發《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的電訊,這則只有239個字的消息如石破天驚,被稱爲中國開始撥亂反正歷史進程的標誌。

  1981年1月25日,穆青與郭超人、陸拂爲合寫的《歷史的審判》播發,述評以高屋建瓴的氣勢,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對“文革”的荒誕,進行了理論清算,人稱“法庭外的起訴書”。

  1989年政治風波後,改革發展又面臨一個緊要的關口,姓“社”姓“資”爭論阻礙着社會前進的步伐。1992年1月初,穆青在實地調研基礎上,與胡國華、王志綱合作採寫了新聞力作《風帆起珠江》,以生動雄辯的事實,肯定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以廣東的巨大變化爲改革開放“正名”。

  爲什麼穆青總是能站在時代的潮頭,總能準確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他自己的一番話也許道出了內在的緣由:作爲黨的新聞工作者,“要關心大局,把握大局,要時時刻刻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要同黨、同國家、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愛憎。”

  貼近羣衆 服務人民——穆青以丹心赤膽與人民羣衆息息相通,以濃墨重彩反映人民羣衆的呼聲,謳歌人民羣衆的偉大創造,不懈踐行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穆青16歲離開故鄉奔赴抗日前線,在歷經滄桑的革命和新聞生涯中,他深深體會到人民的偉大和可愛。1983年,在《穆青散文選》的後記中,他曾吐露這樣的心聲:“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想,我們幅員遼闊而又苦難深重的祖國,除去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還有什麼是她最寶貴的財富呢?我認爲,這就是我們的人民,就是我們人民那種百折不撓,勇於爲民族、爲國家、爲革命事業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把千百萬普通羣衆中蘊藏的這種精神展現在全世界面前——這是穆青新聞生涯的內在動力。他喜歡寫人物通訊,一生寫過許多廣爲流傳、深入人心的人物報道。這些作品的主角,幾乎全是普通羣衆和基層幹部,其中多數是鮮少出現於報章的中國農民。

  穆青第一次見到任羊成是1966年初。在林縣紅旗渠工地,他聽到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一句順口溜:“除險英雄任羊成,閻王殿裏報了名”。聽人介紹說,30多歲的任羊成是工程除險隊隊長,腰裏整天繫着一根繩子,手拿撬杆和鐵錘,讓別人把他從山頂送到懸崖絕壁之間,把那些被炮震鬆了的險石一塊一塊地除掉。他長年累月地在山崖間飛來蕩去,腰部被繩子勒出一條條血痕,經常血肉模糊地粘在身上,連衣服也脫不下來……站在這位普通農民面前,穆青輕輕撫摸着那條已經結成厚厚老繭的傷痕,眼裏盈滿了淚水:“這就是紅旗渠精神!這就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人民,是穆青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和認識的,融入他的血脈,長進他的骨肉,化爲他的靈魂。一次親身的經歷,讓穆青刻骨銘心:那是解放戰爭時期,冰天雪地的隆冬時節,他奉命從延安去東北工作,途中夜宿老鄉家。一天的步行後,他的腳和鞋子凍在一起成了冰疙瘩,膝蓋以下全都失去知覺。素不相識的房東老大爺,趕緊打來涼水爲他解凍,冰凍化開後,老大爺又解開自己的棉襖,將這雙冰冷的腳包在懷裏,輕輕揉搓……

  “沒有人民羣衆,哪有我們的今天!哪有革命的勝利!”正是這樣的深情厚意,使他一生將“勿忘人民”奉爲座右銘,刻畫了焦裕祿、吳吉昌、潘從正等一個個光彩照人的共產黨員的形象。

  “焦裕祿頂風冒雪走進一個低矮的柴門,向一雙無兒無女的老人問寒問飢,老大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您的兒子!’”

  這是感動了整個中國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個場面,也是穆青自己的內心寫照。這心靈深處的聲音催促着穆青的腳步不停地走向羣衆,走向基層。歷數他的日程,自70年代到90年代,他曾六訪蘭考,八下扶溝,四去寧陵,八進輝縣,兩上紅旗渠。餓了,路旁小店買幾個燒餅,吃一碗麪條;累了,老鄉家的炕上歇一宿,和農民拉拉家常。

  多少年來,穆青雖然身居高位,久住京城,但他的身心情感卻從未離開過普通羣衆。無論工作多忙,他總要擠時間到基層、到他最牽掛的農村大地走一走,看一看。平時不善言談,甚至有些靦腆的穆青,一到基層和農民中間,整個人就活躍起來了。那些平時很少跟城裏來的“大官”們說話的農民,特別愛和他聊天、“侃山”,很多老百姓拉着他的手,有說不完的話。這些普通羣衆和他們的生活,是穆青採訪、寫作的靈感和源泉,更是他心之所繫,情之所牽。

  1994年6月,年過古稀的穆青到寧夏同心縣採訪。在村子裏,他鑽進低矮的土房,翻看炕上的鋪蓋,揭開農家的鍋蓋,百姓一貧如洗的生活使穆青眉頭緊鎖,心情沉重。院子外面,一羣正在玩耍的孩子,都赤着腳。因爲長期沒有水洗澡,腿上結着一層厚厚的泥垢。穆青摟過一個孩子,蹲下身,雙手小心翼翼地摩挲着孩子黑而細的腳踝,淚珠撲簌簌滴下……

  “我們這代人嚐到了老百姓保護我們、愛護我們的滋味,所以一輩子也忘不了,總怕自己做得不好,對不起他們;總是告誡自己:千萬不能忘了老百姓,要處處想到他們。只要永遠和人民羣衆站在一起,心裏就踏實,就有抵制各種錯誤東西的力量。”

  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心聲,穆青以此作爲自己的天職。也正因爲如此,他年逾古稀、身任社長仍然堅持採訪,筆耕不輟。

  被穆青惦記着的羣衆和農民朋友,也一直惦記着他。逢年過節,穆青總能接到老百姓的電話,問候、叮囑他保重身體。有時,從廣播裏聽說北京降溫了,他的農民朋友便連忙打來電話囑咐他多穿衣服,小心別凍着。他採訪的對象,很多人都與他結下深厚的友誼:吳吉昌的塑像擺放在穆青的辦公桌上;焦裕祿的兒子每次來北京必登門拜訪;種了一輩子樹的“老堅決”潘從正,特意託人用一根扁擔兩隻籮筐,千里迢迢給他送來兩株櫻桃樹苗。這樹苗就種在新華社新聞大廈北側,冬去春來年年枝繁葉茂……穆青後來在《心上的樹》一文中寫道:“我每次打它們面前經過,總不禁要停下腳步,深情地望着它們,就好像看着老漢正彎着腰、仰着臉、微笑着站在我的面前一樣。”

  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範敬宜,在爲穆青作品集《十個共產黨員》作序時這樣說:“您是一位幸福的新聞工作者。第一,您有幸親身經歷了跨度達50年的偉大歷史性變革,親眼見到那麼多的英雄人物;第二,您有幸寫出了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至少有兩代人受到您作品中英雄模範人物的感染和薰陶;第三,您有幸受到那麼多您報道過的主人公們的深情厚愛,比如植棉勞模吳吉昌,把您當作世界上最親的親人。這種幸福不是所有新聞工作者都能享受得到的……”

  的確,和人民羣衆的血脈相連讓他無比幸福,所饋豐厚。他的一篇篇報道長久地銘刻在廣大讀者心中,當代中國新聞史上的許多不朽名篇與他的名字聯在一起。這一切,都向我們昭示着一個永恆的啓示,也就是穆青生前最鍾愛、寫得最多的四個字:“勿忘人民”。

  求真務實 清正廉潔--穆青始終將實踐作爲新聞宣傳的不竭源泉,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體現了黨的新聞工作者的鮮明品格

  在穆青半個多世紀的新聞生涯中,有這樣一種習慣:每次下去採訪,面對別人準備好的材料、彙報,他總是說:“我是記者,我願意自己去看看。”

  求真務實,是穆青一生爲文爲人的不懈追求。他總忘不掉自己剛踏入新聞領域時的一次“失誤”。那是他在《解放日報》社當記者不久,被派去採訪蘇聯醫生阿洛夫講述蘇聯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報告會。一進會場,穆青就被聽衆高漲的情緒感染了,當阿洛夫講到動人處,會場上不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穆青和大家一樣心情激動,也和大家一起拼命鼓掌。回到報社後,稿件一氣呵成,他特別滿意的是,寫出了會場的熱烈氣氛。沒想到過了不久,社長博古把他叫去,手裏拿着他交上的稿子:“你去會場沒有?”

  “當然去了。”

  “阿洛夫作報告沒有?”

  “作了,很精彩。”

  “你認真聽了?”

  “是的。”

  這時,博古一下子嚴肅起來,說:“你看你這裏怎麼寫的,‘會場上自始至終掌聲不斷’,既然自始至終大家都在鼓掌,那阿洛夫還怎麼做報告,大家還怎麼聽報告?”穆青的心“咯噔”一下,頓時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由於激動他順手寫出了這種誇張的形容詞,卻忽略了這完全違背了事實和常理。他老老實實地向博古承認了錯誤。

  從那時起,真實――包括每一個細節的真實,成爲穆青新聞採訪和寫作時的第一要義。

  “絕知此事要躬行”。河南輝縣老宣傳部長馮雲宵對穆青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每到一地,先聽一聽,但他必須深入看一看,再高的山他也爬,再險的路他也走。他這個人你別想哄他。”

  當年,穆青一聽到焦裕祿的事蹟就感動得熱淚盈眶,但他決不滿足於現有的材料,還要親眼看看,親耳聽聽老百姓心目中的焦裕祿到底啥樣。他和馮健、周原來到蘭考實地採訪。在縣委大院,他們親眼看到了焦裕祿生前留下的那把破藤椅。焦裕祿就是坐在這把藤椅上帶病工作的,肝疼得厲害時,他就用硬物頂着肝區,天長日久,藤椅被頂了個大窟窿。穆青撫摸着那把破藤椅,心裏不禁發顫: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穆青參加了縣委、縣直和各公社負責同志的座談會,訪問了幾十位基層幹部和羣衆,參觀了焦裕祿帶領羣衆開挖的溝渠和封閉的沙丘。

  聽到有人說焦裕祿在縣城北的黃河故道南坡幫拉車人推車,穆青就找當事人詳細詢問當時的情況和具體細節;聽到焦裕祿在鄉下聽彙報作記錄時肝病發作,疼得鋼筆掉在地上,他非要問清楚,當時誰在場看到的?在什麼地方?筆落時焦裕祿是什麼表情?

  他對合作的馮健、周原說:“焦裕祿就是一代共產黨員的典型!我們一定要把他的事蹟原原本本寫出來,讓人們看見咱們共產黨的幹部是怎樣捨生忘死爲羣衆服務的。”他們對這篇報道精益求精,先後七易其稿。稿子基本完成後,穆青讓周原帶着稿子到蘭考,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上,朗讀這篇稿子徵求意見,除訂正了幾個人名地名外,大家都認爲事實準確。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寫出時代的篇章”,穆青始終將深入生活作爲新聞宣傳的不竭源泉。同時,作爲一位黨的新聞事業的領導者,他一直大力倡導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努力打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合格的新聞隊伍。

  “做精神富有的人!”新華社遼寧分社的同志們回想起老社長的話,仍能激盪起一股昂揚的正氣。這是穆青1991年8月10日在新華社遼寧分社全體人員會議上提出的。這一年,正是新華社建社60週年。在這次講話中,穆青提到一個詞:“新聞乞丐”。他說,最近社會上對新聞記者的形象,議論不大好,人家說現在有些記者不好好招待不去,不接不送不去,搞有償新聞,吃了以後還拿,拿了以後還要,人家表面上不敢得罪,但背後罵這是一羣“新聞乞丐”。當記者當到這份上,實在太丟臉了!

  作爲新華社社長的穆青把抓隊伍建設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經常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人家都把新華社當做黨的新聞事業的代表,把新華社記者當做黨的形象來看待,我們一定要把作風建設提高到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我們不僅是代表個人,我們是代表黨的,是代表黨的輿論的。代表黨的輿論的人還這樣自己作踐自己,那就不是個人的問題了,那就是一個原則問題了,一個有關黨的形象和威信的大問題了。

  “新華社這塊牌子,幾十年都是清清白白的,都是光彩四射的,這是新華社一代又一代人用血汗把它擦亮的,決不能讓極少數人把它搞髒了,更不允許把它抹黑!”老社長鏗鏘的語言至今令新華人警醒!

  在新華社總編輯南振中的辦公桌上壓着一張照片,這是穆青送給他的一幅字:“堂堂正正,別無所求”。回憶起老社長,南振中由衷地說,穆青用他的一生,實踐了一個大寫的人的高貴品質。他的魅力源於他高尚的人品、高尚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有了高尚品格,纔會深沉地愛着祖國和人民;有了崇高理想,纔會自覺地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和人民聯繫在一起。

  2003年8月1日爲《與年輕記者談成才》一書題寫的序文,是穆青留下的最後的文字。在這篇序文中,穆青說,年輕記者成才的先決條件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他說:“做人是第一位的,成纔是第二位的。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

  這段話洋溢着老一代新聞工作者的高尚情懷,體現了他一生的追求,充滿了對後來者的殷切期待。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呼應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歷史潮流,穆青和他的同事們,緊扣時代脈搏,懷着堅定信念,全身心投入到開拓黨的新聞事業新局面的奮鬥中

  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各條戰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風起雲涌,黨和人民在四化建設中開創的新局面日新月異。如何爲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譜寫氣勢磅礴的樂章,傳達這個時代前進的聲音,描繪這個時代雄偉壯闊的歷史畫面,成爲穆青和全國的新聞工作者一道思索的嶄新課題。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線,忠實地把握時代前進的主流,準確地表達廣大人民羣衆的意願,全面反映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多彩多姿的社會生活,滿腔熱情地謳歌各條戰線正在風起雲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穆青在爲《瞭望》雜誌撰寫的發刊詞中,表達了他對新時期發展新聞工作的新追求。

  改革的春風起自廣袤的田野。穆青多次組織記者深入農村,隨時關注中國農村改革的進展。自1977年到1982年,新華社每年都召開農村記者座談會,穆青讓大家解放思想,暢所欲言,把在下面調查到的情況如實反映上來,並整理上報。他自己也先後參與採寫了《滇行三千里》《中國農村的一角》等稿件,爲破曉的中國農村改革鼓與呼,爲改革的春潮和新生事物吶喊助威。1982年,穆青走馬上任,挑起新華社社長擔子。作爲黨培養的第一代無產階級新聞戰士,61歲的穆青再次開始向新的高峯攀登。他帶領新華人用新時代精神,用新時代語言,詮釋改革開放新舉措,記錄現代化建設新成就,謳歌人民羣衆新創造,頌揚精神文明新風尚。穆青敏銳地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呼喚中國的聲音走向世界。穆青說:“許多有眼光的外國人都在議論說,現在中國正處在一箇中興的階段,總結了過去多少年的經驗教訓,端正了路線,糾正了錯誤,重新組織了中央的領導,執行了一條比較符合中國國情、也符合全國人民願望的路線。”他明確要求,要滿腔熱忱地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輿論支持。

  在隨後的實踐中,穆青對新時期新華社新聞報道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牢牢把握着新華社報道的正確方向。穆青提出,對於黨的新聞工作者來說,必須着眼於透過現實生活去反映我們的時代,反映時代精神的強大回聲。在他的指導下,一大批忠實記錄時代和人民可歌可泣業績的作品陸續播發,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極大地鼓舞了羣衆的信心。

  從《誰有遠見誰養牛》到《趕着黃牛奔小康》,從《搶財神》到《“光棍村”的歡笑》,穆青敲起科技興農的時代鑼鼓,爲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奔走呼籲;從《潮涌中州》到《風帆起珠江》,穆青熱情地謳歌那些改革的“先行者”。穆青科學地預見:“在駛向現代化的遠航中,先行的航船既然已鼓滿風帆,浩蕩的船隊也必定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火熱的改革實踐爲新華社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嶄新的課題。穆青給自己和全體新華人提出一個大目標:要使全世界每天都能聽到我們國家的聲音、我們黨的聲音、中國人民的聲音,看到我們國家的真實的情況。

  穆青和新華社黨組再次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世界性通訊社”的宏偉目標擺到每個新華人面前。親身見證了這段歷程的新華人都不會忘記老社長在建社60週年紀念大會上聲情並茂的發言:“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意味着我們都抱着同樣的心願,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爲了我們的黨,爲了祖國,爲了人民,向世界性通訊社進軍。”

  新華社的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作爲新華社這個萬人大社的領導者,穆青積極主張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拓展通訊社的職能,主持創辦了《半月談》《瞭望》《環球》《經濟參考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報刊,豐富了新華社的報道領域,更加有力地發揮着新華社作爲黨的喉舌的強大作用。短短几年,新華社由過去只爲報紙、電臺、電視臺播發通稿的單一業務,迅速擴展成爲全社會服務的多項業務功能,並繼續向多媒體集團的宏偉目標邁進。

  穆青還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創造性地提高新聞宣傳工作的藝術和水平。

  20世紀80年代,穆青提出“圖文並茂,兩翼齊飛”的新聞觀,要求用文字和攝影“兩條腿走路”,改變以往重文字、輕攝影的現象。他經常背起相機,奔走於繁華的都市,穿行於荒僻的鄉村,攀登高山之巔,跋涉草原大漠。先後出版了《彩色的世界》《穆青攝影選》等,構圖別緻,畫面精美。

  他提出要打“時效戰”,要在稿件中消滅“最近”“不久前”這樣自欺欺人的模糊字眼。要“痛下決心,砍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中不溜的稿子。

  他提出要擴大報道面,“世界性通訊社的國內新聞,不單要面向全國,而且要面向世界,不單要供應中國報紙、廣播和電視的需要,而且要佔領世界新聞市場,因此不單要有全國觀點,而且要有世界觀點。”

  “西方通訊社不是我們的追趕對象,而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打破他們的壟斷。”作爲帶隊人的穆青冷靜又不失豪邁。

  自從穆青在拉美分社會議上提出“一手抓報道,一手抓供稿”之後,一年之內,僅拉美地區除墨西哥分社外,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祕魯、委內瑞拉等分社都先後開展了電傳供稿業務,新華社在國外的新聞用戶成倍往上翻。

  穆青領導新華社走向世界,加快建設現代化的世界性通訊社取得令西方同行刮目相看的成就,只用10年就走完了西方通訊社幾十年走過的路程,使新華社成爲國際新聞界矚目的新興的競爭者。

  和穆青、周原一道採寫焦裕祿的馮健這樣評價說:“穆青不僅是一個優秀的記者,更是新華社事業的開拓者。他擔任新華社社長的10年,正是新華社新聞事業全面發展的10年!”

  從“馬背通訊社”“窯洞通訊社”到進入世界通訊社前列的現代化通訊社,當今天的新華人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已經初步建設成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世界性通訊社”時,穆青的殷殷叮囑是他們奮力前行的不竭動力:

  “即使將來我們中間有人中途倒下,也會眼望着前方,目送自己的同伴遠行,去繼續實現我們的理想。”斯人已逝,典範長存。穆青的精神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永遠激勵着每個新聞工作者,爲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奮鬥、創造、獻身。

稿源 新華網 編輯 樑宏峯
《文匯報》:用快門記錄史實——訪著名記者穆青   04-01-14
著名記者、新華社原社長——穆青生平事蹟年表   04-01-14
回族英才——中國傑出記者 文學界知名人士穆青   04-01-14
兩次傾聽著名記者穆青教誨——記者吳漢卿終生難忘   04-01-14
穆青接受記者採訪   04-01-14
穆青同志向外國專家祝酒   04-01-14
穆青在延安新華社舊址觀看社史展覽   04-01-14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基金贖回嚴重藍籌股鏈條被破壞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無間道 三類基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一度跌破5000點 牛市爲何有七成股民虧損
政策缺乏“主見” A股市場必然迷失
南汽、菲亞特“協議離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廣東大勝山東奪九連勝 大鵬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節實錄:弗老大上場助推姚麥 火箭大比分領先
弗老大引領火箭板凳大爆發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國女排聯賽總決賽將開始 天津女排考慮引援
雄鹿主帥贊易建聯比諾天王出色 稱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空調鞋美國問世 每雙鞋售價約60美元(圖)
“嫦娥一號”衛星試傳月球圖像數據
“野生中華鱘再現長江”遭專家否定
一級保護動物懶猴半夜爬上農婦蚊帳
從嫦娥失蹤到華南虎風波 看中國式網絡影響
周杰倫承認新專輯銷量下降 只關心是不是第一
《鐵嘴銀牙》主創宣傳 佘詩曼力撐陳小春(組圖)
田亮葉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會退出娛樂圈
傳楊樂樂汪涵處分居狀 陷感情危機
張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動 衣服下滑頻護胸(組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