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中午,北京市民張帥還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收看央視的《每週質量報告》,但是節目並未在12時30分播出。
和張帥有着同樣經歷的許多網民隨後紛紛登陸央視網站對此事提出質疑。他們對於央視毫無解釋就停播該節目表示不滿。
另一些網民則指責央視無聲無息停播節目,是肆意剝奪觀衆的消費知情權。面對責問,央視網站主持人透露,停播原因是最新一期節目的內容存在爭議,因而被取消,節目只是暫停並沒有取消。除此以外,他不願意透露其他情況。
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主編沈偉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前天中午的節目沒有播出,主要是因爲技術原因。經過調整後,一個關於青海某地用鉀肥製造食鹽的報道,已經於16日晚上10點半的原定節目重播時間播出。至於到底是什麼技術原因造成此事,沈偉沒有作出解釋,但是他堅決否認了有關節目存在爭議的解釋。
令人關注的是,按照慣例,央視都會在節目播出之後,將新聞的報道內容公佈在央視國際的網站上,但這期《每週質量報告》的內容至今仍未上網。沈偉表示,他對此並不知情。當記者打電話到該欄目詢問時,一位工作人員在得知記者的採訪意圖後,迅速掛斷了電話。
據一位央視內部人士透露,節目存在技術原因,就可能包括節目內容沒有通過審覈,這在央視並不罕見。他還堅決否認了該節目會被停播的說法,因爲這是央視正在力推的王牌節目。
這一創辦於去年5月4日,由國家質量監督局和中央電視臺合辦的節目,此前已經播出了54期,其對食品安全的嚴重關切和有力監督,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每週質量報告》創辦後,分別報道了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德州扒雞等老字號產品的出現造假,影響巨大。昆明市工商局甚至下發文件,要求該市工商系統務必將關注央視《每週質量報告》作爲關注民情民生、打造安全消費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到《每週質量報告》每週看,並結合自身職能對涉及工商管理範圍的內容迅速作出反應。
這個節目同時也在普通民衆中獲得了聲譽。張帥告訴早報記者,他看這個節目已經有半年了,因爲這個節目主要做食品質量的監督,這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爲緊密相關,所以家裏人都喜歡看,藉此瞭解一下“最近又有什麼東西不能吃”。在央視新聞頻道總編室最新的一組調查中顯示,新聞頻道所有欄目中綜合評價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每週質量報告》。
安徽阜陽假奶粉曝光後,全國最近又發生了數起食品質量案件,剛剛發生的廣州假酒案已經致死9人。在這個敏感時刻,以做食品質量監督爲主的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停播風波引起了人們更爲廣泛的關注。
“這是因爲這個節目抓住了中國人的口腔安全——這一當前最令人關注的主題。因此它的停播也就成爲新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學教授展江認爲,食品安全已經成爲中國新聞媒體最值得關注的領域之一。像央視的《每週質量報告》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崛起,也得益於民衆對此的關心。
同時,展江也指出,《每週質量報告》這樣重要的節目,理應受到社會的監督,如果因爲什麼原因不能播出,還是應該提前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