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央紀委的某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列舉了河南省三任廳長連續發生腐敗問題的案例,告誡全黨:『交通系統反腐倡廉工作責任重大。』 |
 |
| 2001年3月27日,受賄100多萬元、挪用公款10萬元的原河南省交通廳廳長張昆桐,被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
| 貴州省原交通廳長盧萬裡在任期間因索賄兩千多萬元、還有兩千多萬元財產來歷不明被一審判處死刑。 |
據統計,從1997年至今,全國已有新疆、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河南、安徽、北京等10個省(區)的15個交通廳長因"伸手"公路工程建設而被"捉",廳以下乾部則不計其數。在中國基礎建設投資迅速增長的今天,交通系統內部出現這麼多腐敗分子已經不是偶然現象。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麼多任交通廳長前"腐"後繼,紛紛在公路建設工程中掉進腐敗深淵?近日,四川省交通廳廳長吳果行就此話題接受記者的專訪時說:"交通建設領域腐敗易發高發的癥結主要在於公路建設工程的招投標機制"。
公路建設工程斷送了多少"交通廳長"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主要是公路建設工程)建設步入了持續高速的發展時期,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據交通部門的確切統計,1998年到2003年,全國交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其中僅四川省每年的投資都超過了100億元,達到780多億元。
吳果行(四川省交通廳廳長):這些投資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地方自收、自管、自用。
如此巨大的投資,必然要以大量的建設項目作為支橕,於是交通成了施工企業、承包商"攻關"的目標;大量工程上馬,對各種原材料如鋼材、水泥、瀝青、砂石等的需求量增大,這又使交通成了一些材料供用商的"攻關"目標。
吳果行: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工程,他們(施工企業、承包商、材料供用商)往往不擇手段。不少"交通廳長""交通局長"就這樣在半推半就間被他們一個一個地拉下馬。
1997年,河南省交通廳原廳長曾錦成因受賄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沒收贓款贓物。
2000年,四川省交通廳原廳長劉中山因貪污、受賄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00年,四川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被判死刑,並處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02年,廣西交通廳原副廳長褚之田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2002年,廣東省交通廳原副廳長李向雷因受賄被判有期徒刑13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
2002年,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裡涉嫌貪污、受賄2002年5月被逮捕。
2003年,河南省交通廳原廳長石發亮涉嫌重大違法違紀行為2003年2月被紀檢部門立案審查。
2003年,廣東省交通廳原廳長牛和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賄被開除黨籍、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2003年,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張有德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零6個月,剝奪政治權利5年。
2003年,新疆自治區交通廳廳長阿曼·哈吉涉嫌重大經濟問題,2003年底被"雙規"。
2004年,江蘇省交通廳廳長章俊元涉嫌違紀,2004年2月13日被江蘇人大常委會免去職務立案審查。
2004年,安徽省交通廳廳長王興堯涉嫌重大經濟違紀等問題被立案審查,並被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免去職務。
2004年,北京市交通局局長畢玉璽涉嫌受賄罪於2004年8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提請逮捕。
罪魁禍首是籠罩在計劃色彩下招投標機制
吳果行:從近幾年交通系統出現的案件可以看出,交通系統腐敗案普遍表現出"兩多一大"的特點。"兩多"是指領導乾部居多,窩案、串案多;"一大"是指涉案金額巨大。腐敗案件在有的省交通系統一再發生,甚至連續發生,作案手法又多是利用職權直接乾預或插手招標投標等經濟活動,這充分證明問題的癥結在於招投標的機制有問題。
據了解,我國交通領域工程建設普遍實行"綜合評估法"的招投標機制。這種機制即是先由相關單位預先計算出一個工程造價作為表底,然後根據這個標底,組織專家為投標商打分,得分高者中標。
吳果行:這種招投標機制可以有效控制投資,防止施工方漫天報價,但是其最大的缺點是不能排除人為因素。在其准備、開標、評標、定標等各個階段,以及制定招標文件與組織專家評標打分等環節,都容易出現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腐敗,難以有效防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泄漏表底和賄賂專家。
四川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就曾經采用向評標專家施加影響、達到乾預評標結果的目的,實現了權力尋租的不法交易。據了解,前不久,在四川一條高速公路的項目招標中,也曾發生過評標專家私自向投標人通風報信的案例。
吳果行:而且這樣的招投標辦法,還帶有比較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政府不僅要制定發展規劃、進行項目決策,而且還要籌措建設資金、搭建建設班子、組織項目實施等,這些權力往往集中在一些小部分人手中,也就是領導乾部手中。同時,由於大量的資金在短期內集中到交通領域,還沒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制,在招標投標、工程分包、物資采購、資金撥付等重要環節,缺乏有效的權利制衡機制和公開透明機制,為滋生腐敗提供了土壤。
原貴州交通廳長盧萬裡在懺悔書中說:"我手中掌握著工程的發包權,承包商和包工頭想要工程,有求與我,這就是我很好的發財機會。"
吳果行:從交通系統這些落馬的領導乾部犯罪過程來看,多數都是在招投標上出了問題。要克服現行招投標機制的存在的局限和缺陷,就必須對工程招標方式進行改革,建立一種新的機制,剔除在招投標環節上的人為因素,真正體現招投標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認為,全國十幾位交通廳廳長前"腐"後繼,這反映交通建設背後的體制確有漏洞。解決這種體制缺陷的根本途徑就是市場化,讓民間資本進入。從經濟學角度看,目前我國公路建設的過程處於絕對壟斷狀態,由政府官員直接運作,使得他們有可能通過壟斷地位"設租",然後有人"尋租","尋租"過程就是腐敗過程。
用市場化機制把交通廳長們"解放"出來
應該講,交通系統落馬的那些乾部當中,有許多在開始的時候,是非常優秀的,但這種領導者保持著對招投標結果最終影響的機制,以及他們處在各種有利害關系的人情網中,使他們一步步墜入犯罪的深淵。
吳果行:去年2月接到出任交通廳長的通知,還未報到上班,要工程和推銷建築材料的電話便來了,每天晚上7點至11點,電話不斷,其中70%都是這類電話,而其中一半都是有利害關系的關系。
吳果行:人情與關系的重壓之下,自己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把所有人得罪完,對行業、個人發展都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另一種便是答應部分關系的要求,時間長了,自己難保不會墮落腐敗。
所以不少專家學者和一些官員都提出,防范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腐敗行為最為關鍵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排除招投標過程中的人為影響因素,使找關系、托人情、送禮喪失了原動力。這樣既大大降低了乾部腐敗的危險性,也使乾部從"關系網"、"人情風"的重壓下"解放"出來,專心工作。
其實在國際上已經有一種通行的招投標機制,且這種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在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人為影響,這樣一種機制就是"最低評標價法"。根據這種招標辦法,就是將項目交給符合評標文件且出價最低的投標商。
吳果行:由於在招標過程中,招標人始終不設標底或不公布標底,自然也就不存在標底泄漏問題。另外,在技術水平相當的企業之間,到底誰能中標,在開標唱價後,投標人心中就有數了,這樣就能充分體現公開、透明原則,從而使人為乾擾因素降至最低,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招標過程中的腐敗行為。
據了解,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采購領域,通常采用這種最低評標價法的招投標機制。從2001年起,四川省交通系統開始最低評標價法的探索,2003年以後,實施的范圍由最先的材料和附屬工程招標,推廣至土建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施工項目。由於這種最低評標法的實施,使實力不強、管理不善,靠"走門路"的企業被堵在了市場之外,交通系統的領導乾部影響工程招投標結果的有效性也被降至到最低。
吳果行:推行這種方法後,從自己到下邊的處長等乾部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清靜,現在既沒有人來找了,也沒有這類電話了,大家覺得很有安全感,也不怕得罪人了,很輕松,可以集中精力地乾工作,搞建設。這種最低評標價法比較徹底地解決了工程招投標存在的體制、機制、制度性的障礙,極大地減少了在招投標中的人為因素,從源頭上防范了腐敗問題,使乾部從"人情難逃"的桎梧中解放出來,也有效地保護了乾部,是公路建設領域反腐倡廉根本性的措施,應當盡快全面推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