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元升值強化中國生產功能
日元匯率上升,促使日本企業把更多的生產移到中國,日本產品在中國兜一個圈後再間接出口到歐美市場。日元升值,日本對中國的出口不是縮減反而擴大,日本對中國出口的不是最終產品,而是大量的中間材和零部件。因此,今後半年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會加強——日元升值反而強化了中國作爲生產基地的功能。
中國政府在2004年實行宏觀調控,預計GDP年增長率會穩定在9.3%左右。中國經濟基本實現軟着陸,沒有對日本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是一個例外——中國的汽車行業在2004年是“硬着陸”。10月的轎車銷售量與3月份頂峯相比,已經減少四成,加上車價也在急劇下跌,汽車業的利潤也在大減。出於對中國汽車市場收益率持續減少的預期,德國大衆汽車公司已在11月份修改了對中投資計劃,對中投資額被削減22%。
關志雄一直對日本汽車蜂擁中國的投資模式保持冷靜觀察,當前的現實被他不幸言中。據統計,日本三大汽車公司豐田、本田、日產於2003年在中國生產汽車總計70.5萬輛;三大汽車公司原計劃在今後3、4年內增產至150多萬輛。但中國汽車市場“硬着陸”的現實導致消費回落,庫存增加,形勢日趨嚴峻。
關指出:如果日本三大汽車公司無法確保計劃內的收益,那麼必然會修改或壓縮其對中投資計劃。在沒有重型項目支撐的前提下,中日經濟關係可能由“熱”轉“涼”,受到挫折。
四、日方中長期看好中國
“政冷經熱”持續下去,可能在短期內導致“政冷經涼”。但從中長期視野出發,日企依然看好中國是海外投資的首選。
日本國際協力銀行金融研究所每年都針對日企進行抽樣調查。200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中期(3年以上)或長期(10年左右)觀點中,91%的企業首選中國爲投資計劃和事業展開最有希望的國家或地區,領先第二位泰國61個百分點。近年來,每年中國都位居第一,而且逐年遞進,顯示日企對中國的信心在增加。
|